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对住房保障的研究 | 第10页 |
·国内对住房保障的研究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1-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2 住房保障制度综述 | 第14-20页 |
·住房保障制度的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住房保障制度 | 第14-15页 |
·保障性住房制度 | 第15页 |
·保障性住房制度与住房保障制度的关系 | 第15页 |
·住房保障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社会保障理论 | 第15-16页 |
·住房过滤理论 | 第16-17页 |
·住房保障制度的主体内容 | 第17-20页 |
·住房公积金制度 | 第17-18页 |
·经济适用房制度 | 第18-19页 |
·廉租住房制度 | 第19-20页 |
3 国外住房保障制度及其经验启示 | 第20-26页 |
·发达国家住房保障 | 第20-24页 |
·新加坡住房保障 | 第20-22页 |
·美国的住房保障 | 第22-23页 |
·德国的住房保障 | 第23-24页 |
·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经验启示 | 第24-26页 |
·立法体系完备 | 第24-25页 |
·政府角色明确 | 第25页 |
·适时调整住房保障政策 | 第25页 |
·注重发展融资体系 | 第25-26页 |
4 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6-40页 |
·住房保障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现状分析 | 第26-30页 |
·公积金的缴存率现状分析 | 第26-27页 |
·经济适用住房需求量与供给量现状 | 第27-29页 |
·廉租住房的供给量现状分析 | 第29-30页 |
·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保障范围较窄 | 第30-31页 |
·地方政府对公积金的管理混乱 | 第31页 |
·公积金使用率不高 | 第31-32页 |
·经济适用房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供给量远满足不了需求 | 第32-33页 |
·供给对象难以界定 | 第33页 |
·价格超过低收入家庭承受范围 | 第33-35页 |
·户型设计偏大 | 第35-36页 |
·规划选址不理想 | 第36页 |
·廉租房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保障主体的定位过于狭窄 | 第36-37页 |
·廉租房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 第37-38页 |
·廉租住房来源渠道少 | 第38-39页 |
·收入审核难度大 | 第39页 |
·小结—住房保障制度中的突出问题 | 第39-40页 |
·保障模式的选择与现阶段居民收入水平不适应 | 第39页 |
·住房保障的供给量不合理 | 第39-40页 |
5 住房保障模式的完善建议 | 第40-56页 |
·合理计划保障性住房的供给量 | 第40-48页 |
·保障性住房合理供给量计划的思路 | 第40-41页 |
·基于GM(1,1)模型的保障性住房合理供给量计划 | 第41-48页 |
·住房公积金制度优化—推广"住房储蓄"融资体系 | 第48-49页 |
·"住房储蓄"融资体系的运作方式 | 第48-49页 |
·"住房储蓄"融资体系的优越性 | 第49页 |
·经济适用房制度优化—"纯租赁"型保障模式的提出 | 第49-53页 |
·"纯租赁"保障模式的运作方式 | 第50-51页 |
·"纯租赁"型保障模式的优越性 | 第51页 |
·"纯租赁"供给模式的可行性 | 第51-52页 |
·"纯租赁"供给模式运作中需注意的问题 | 第52-53页 |
·廉租住房制度优化——商品住宅配套建设少量廉租房 | 第53-56页 |
·商品住宅配套建设廉租房的具体操作办法 | 第54页 |
·商品住宅配套建设廉租房模式的优越性 | 第54-55页 |
·商品住宅配套建设廉租住房应注意的问题 | 第55-56页 |
6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56-65页 |
·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议 | 第56-58页 |
·加大公积金制度实施力度 | 第56页 |
·做好公积金保值增值工作 | 第56-57页 |
·规范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监督 | 第57-58页 |
·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建议 | 第58-60页 |
·完善经济适用房准入、退出机制 | 第58-59页 |
·严格控制经济适用房价格 | 第59页 |
·合理规划选址,严格限制户型面积 | 第59-60页 |
·收购空置商品住房用作经济适用房补充房源 | 第60页 |
·鼓励开发商参与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 | 第60页 |
·完善廉租房制度的建议 | 第60-61页 |
·设立专门的廉租房管理机构 | 第60-61页 |
·建立动态化的保障机制 | 第61页 |
·其他建议 | 第61-65页 |
·强化我国住房保障法律体系的建设 | 第61-62页 |
·完善收入统计制度,建立住房保障申请人动态信息库 | 第62-63页 |
·注意做好"补砖头"向"补人头"转变 | 第63-64页 |
·关注社会"夹心层"的住房问题 | 第64-65页 |
7 结论与不足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