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纤维素基碳水化合物制备呋喃类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11-13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5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生物质概述第14-18页
        1.2.1 木质生物质的结构第14-15页
        1.2.2 木质生物质的应用现状第15-18页
    1.3 纤维素水解的研究现状第18-27页
        1.3.1 液体酸第19页
        1.3.2 固体酸第19-27页
    1.4 果糖脱水制备HMF的研究现状第27-34页
        1.4.1 均相催化体系第27-28页
        1.4.2 非均相催化体系第28-34页
    1.5 2 ,5-呋喃二甲醛合成研究现状第34-42页
        1.5.1 HMF氧化制备第34-37页
        1.5.2 果糖一锅法制备第37-42页
    1.6 2 ,5-呋喃二甲酸合成研究现状第42-48页
        1.6.1 HMF氧化制备第42-45页
        1.6.2 果糖一锅转化制备第45-48页
    1.7 本文研究思路及内容第48-51页
第2章 磁性固体酸催化纤维素水解制备葡萄糖第51-69页
    2.1 引言第51-52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2-55页
        2.2.1 实验材料第52页
        2.2.2 主要实验仪器第52页
        2.2.3 实验方法第52-5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5-67页
        2.3.1 催化剂的表征第55-59页
        2.3.2 催化性能考察第59-63页
        2.3.3 Fe_3O_4-RGO-SO_3H的高催化活性机理分析第63-65页
        2.3.4 催化剂的分离和稳定性研究第65-67页
    2.4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3章 疏水性固体酸催化果糖脱水制备5-羟甲基糠醛第69-85页
    3.1 引言第69-70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0-72页
        3.2.1 实验材料第70页
        3.2.2 主要实验仪器第70页
        3.2.3 实验方法第70-7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2-83页
        3.3.1 疏水性固体酸的表征第72-77页
        3.3.2 疏水性固体酸催化果糖脱水制备HMF第77-81页
        3.3.3 疏水性固体酸催化菊粉制备HMF第81-82页
        3.3.4 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第82-83页
    3.4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4章 催化转化5-羟甲基糠醛和果糖制备2,5-呋喃二甲醛和2,5-呋喃二甲酸第85-105页
    4.1 引言第85-86页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86-89页
        4.2.1 实验材料第86页
        4.2.2 主要实验仪器第86页
        4.2.3 实验方法第86-8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9-103页
        4.3.1 催化剂的表征第89-93页
        4.3.2 HMF氧化制备DFF第93-96页
        4.3.3 HMF氧化制备FDCA第96-99页
        4.3.4 ZnFe_(1.65)Ru_(0.35)O_4催化氧化HMF的机理分析第99-100页
        4.3.5 果糖一锅法制备DFF和FDCA第100-102页
        4.3.6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第102-103页
    4.4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5章 三维花状Ce-Mo复合氧化物催化果糖制备2,5-呋喃二甲醛第105-125页
    5.1 引言第105-106页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06-108页
        5.2.1 实验材料第106页
        5.2.2 主要实验仪器第106页
        5.2.3 实验方法第106-10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8-123页
        5.3.1 催化剂的表征第108-114页
        5.3.2 HMF氧化制备DFF第114-118页
        5.3.3 果糖脱水制备HMF第118-120页
        5.3.4 果糖一锅法制备DFF第120-121页
        5.3.5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稳定性研究第121-123页
    5.4 本章小结第123-12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25-129页
    6.1 结论第125-127页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27页
    6.3 展望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5页
发表论文情况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45-147页
致谢第147-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催化气化过程中矿物质变迁规律及结渣机理研究
下一篇:钌烯烃复分解催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