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量增益GDT聚变中子源物理设计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3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26页 |
1.1.1 聚变能发展概况 | 第11-18页 |
1.1.2 磁镜及GDT研究概况 | 第18-22页 |
1.1.3 GDT聚变中子源 | 第22-26页 |
1.2 GDT能量增益研究现状 | 第26-29页 |
1.3 论文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29-30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9-30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30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30-33页 |
第2章 能量增益的理论分析 | 第33-47页 |
2.1 GDT能量增益影响因素 | 第33-36页 |
2.1.1 能量增益 | 第33-35页 |
2.1.2 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2.2 带电粒子间相互作用 | 第36-43页 |
2.2.1 粒子间碰撞 | 第36-40页 |
2.2.2 粒子碰撞时间尺度 | 第40-43页 |
2.3 等离子体模拟程序 | 第43-46页 |
2.3.1 ITCS程序 | 第43-44页 |
2.3.2 SYSCODE程序 | 第44-46页 |
2.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GDT能量增益提高方法 | 第47-65页 |
3.1 高磁场中性束注入方法(HFNBI) | 第47-51页 |
3.1.1 整体思路 | 第47-49页 |
3.1.2 与传统方法对比 | 第49-51页 |
3.2 物理模型 | 第51-55页 |
3.2.1 功率平衡 | 第51-53页 |
3.2.2 等离子体约束时间 | 第53页 |
3.2.3 快离子的粒子平衡 | 第53-55页 |
3.3 HFNBI对提高能量增益的影响 | 第55-61页 |
3.3.1 中性束注入位置对聚变功率的影响 | 第55-57页 |
3.3.2 磁镜比对能量增益影响 | 第57-59页 |
3.3.3 HFNBI提高能量增益空间 | 第59-61页 |
3.4 磁流体不稳定性分析 | 第61-64页 |
3.4.1 宏观不稳定性 | 第61页 |
3.4.2 微观不稳定性 | 第61-64页 |
3.5 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GDT聚变中子源优化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 第65-85页 |
4.1 中子源优化设计 | 第65-68页 |
4.1.1 总体设计目标与准则 | 第65-66页 |
4.1.2 等离子体参数设计 | 第66-68页 |
4.2 关键子系统初步设计 | 第68-78页 |
4.2.1 磁体系统 | 第68-74页 |
4.2.2 加热与加料系统 | 第74-76页 |
4.2.3 真空室 | 第76-78页 |
4.2.4 氚循环系统 | 第78页 |
4.3 中子源初步应用研究 | 第78-84页 |
4.3.1 设计目标与准则 | 第79-80页 |
4.3.2 次临界包层设计 | 第80-81页 |
4.3.3 中子学分析 | 第81-84页 |
4.4 小结 | 第84-85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9页 |
5.1 总结 | 第85-86页 |
5.2 创新之处 | 第86页 |
5.3 展望 | 第86-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获得的奖励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