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Summary | 第3-4页 |
缩略词表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2.1 油菜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1.1 油菜概述 | 第10页 |
2.1.2 油菜的生产价值 | 第10-11页 |
2.1.2.1 食用价值 | 第10-11页 |
2.1.2.2 饲用价值 | 第11页 |
2.1.2.3 工业价值 | 第11页 |
2.1.2.4 旅游观光价值 | 第11页 |
2.1.3 转基因油菜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1.3.1 油菜转基因方法 | 第12页 |
2.1.3.2 转基因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 第12页 |
2.2 磷素分布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第12-14页 |
2.2.1 土壤中磷素资源状况 | 第12-13页 |
2.2.2 磷素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 | 第13页 |
2.2.3 获得磷高效利用作物的方法 | 第13-14页 |
2.2.3.1 常规育种技术筛选磷高效作物品种 | 第13页 |
2.2.3.2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得 | 第13-14页 |
2.3 植酸酶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2.3.1 植酸酶的种类及来源 | 第14-15页 |
2.3.1.1 植物植酸酶 | 第14页 |
2.3.1.2 动物植酸酶 | 第14页 |
2.3.1.3 微生物植酸酶 | 第14-15页 |
2.3.2 植酸酶的作用机理 | 第15页 |
2.3.3 植酸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2.3.4 植酸酶及植酸酶基因的应用 | 第16-17页 |
2.3.4.1 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 | 第16页 |
2.3.4.2 植酸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2.4 抗除草剂作物的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2.4.1 除草剂的种类 | 第17页 |
2.4.2 草甘膦作用机理 | 第17-18页 |
2.4.3 抗草甘膦转基因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2.5 启动子的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2.5.1 启动子的结构 | 第19-20页 |
2.5.1.1 核心启动区 | 第19-20页 |
2.5.1.2 上游元件 | 第20页 |
2.5.2 启动子的分类 | 第20-25页 |
2.5.2.1 组成型启动子 | 第20-21页 |
2.5.2.2 组织特异型启动子 | 第21-22页 |
2.5.2.3 诱导型启动子 | 第22-25页 |
第三章 项目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实验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五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45页 |
5.1 试验材料 | 第27-30页 |
5.1.1 植物材料 | 第27页 |
5.1.2 菌种和质粒 | 第27页 |
5.1.3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5.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5.1.5 培养基 | 第28-29页 |
5.1.5.1 细菌培养基 | 第28页 |
5.1.5.2 遗传转化培养基 | 第28-29页 |
5.1.6 植物激素和抗生素 | 第29-30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30-45页 |
5.2.1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0页 |
5.2.2 DH5α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30-31页 |
5.2.3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提取 | 第31-32页 |
5.2.4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32-36页 |
5.2.4.1 rbcS的转运肽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2页 |
5.2.4.2 PCR引物的合成与设计 | 第32-33页 |
5.2.4.3 nos终止子的扩增 | 第33页 |
5.2.4.4 转运肽eCTP的扩增 | 第33-34页 |
5.2.4.5 EPSPS基因的扩增 | 第34页 |
5.2.4.6 Pht1;2基因的扩增 | 第34-35页 |
5.2.4.7 phyA基因的扩增 | 第35页 |
5.2.4.8 重叠延伸产物L的PCR扩增 | 第35-36页 |
5.2.5 植物表达载体pC-NLTA的构建 | 第36-41页 |
5.2.5.1 将nos终止子插入载体pCEPSP | 第36-37页 |
5.2.5.2 将连接片段L插入载体pC-N | 第37页 |
5.2.5.3 将Pht1;2基因插入载体pC-NL | 第37-38页 |
5.2.5.4 将phyA基因插入载体pC-NLT | 第38-41页 |
5.2.6 表达载体的农杆菌工程菌制备 | 第41页 |
5.2.6.1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41页 |
5.2.6.2 冻融法转化农杆菌 | 第41页 |
5.2.6.3 转化农杆菌的鉴定 | 第41页 |
5.2.7 甘蓝型油菜转化过程 | 第41-42页 |
5.2.8 转基因植株鉴定及目的基因的定量分析 | 第42-45页 |
5.2.8.1 转基因植株鉴定 | 第42-43页 |
5.2.8.2 RNA的提取 | 第43页 |
5.2.8.3 转基因植株中靶标基因的RT-qPCR检测 | 第43-45页 |
第六章 实验结果 | 第45-56页 |
6.1 转运肽的生物学分析结果 | 第45-46页 |
6.1.1 TargetP 1.1 Server分析结果 | 第45页 |
6.1.2 ChloroP 1.1 Server分析结果 | 第45-46页 |
6.2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46-50页 |
6.2.1 nos终止子的亚克隆 | 第46页 |
6.2.2 转运肽eCTP的克隆 | 第46-47页 |
6.2.3 EPSPS基因的亚克隆 | 第47-48页 |
6.2.4 重叠延伸PCR连接eCTP和EPSPS | 第48页 |
6.2.5 Pht1;2基因的克隆 | 第48-49页 |
6.2.6 phyA基因的克隆 | 第49-50页 |
6.3 植物表达载体pC-NLTA的构建及检测 | 第50-52页 |
6.3.1 pC-N载体的构建 | 第50页 |
6.3.2 pC-NL载体的构建 | 第50-51页 |
6.3.3 pC-NLT载体的构建 | 第51页 |
6.3.4 pC-NLTA载体的构建 | 第51-52页 |
6.3.5 表达载体pC-NLTA转化农杆菌及其鉴定 | 第52页 |
6.4 转化再生苗的获得及检测 | 第52-56页 |
6.4.1 转化再生苗的获得 | 第52-54页 |
6.4.2 转基因植株靶标基因转录水平检测 | 第54-56页 |
6.4.2.1 转基因植株EPSPS基因转录水平检测 | 第54-55页 |
6.4.2.2 转基因植株phyA基因转录水平检测 | 第55-56页 |
第七章 讨论 | 第56-59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59-60页 |
附表 | 第6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导师简介 | 第80-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