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

便携式实时信号分析系统的研究

第一章 综述第6-25页
    1.1 信号分析系统第6-8页
    1.2 动态信号分析技术的发展现状第8-11页
    1.3 信号分析系统的发展趋势第11-12页
    1.4 DSP技术进展与应用第12-15页
        1.4.1 DSP器件的发展历程第13页
        1.4.2 DSP应用领域第13-14页
        1.4.3 DSP技术展望第14-15页
    1.5 可编程逻辑技术应用和发展第15-20页
        1.5.1 可编程逻辑技术应用第15-16页
        1.5.2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概况与分类第16-19页
            1.5.2.1 CPLD和FPGA的区别第18-19页
        1.5.3 可编程器件的技术展望第19-20页
    1.6 通讯接口技术第20-22页
    1.7 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创新点和结构第22-25页
        1.7.1 课题的背景第22页
        1.7.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7.3 论文的创新点第23页
        1.7.4 论文的结构第23-25页
第二章 实时信号分析系统的结构和理论第25-40页
    2.1 数字信号分析的理论基础第25-34页
        2.1.1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技术第26-34页
            2.1.1.1 傅立叶变换第26-27页
            2.1.1.2 加窗第27-28页
            2.1.1.3 自相关和互相关第28页
            2.1.1.4 柱状图第28-29页
            2.1.1.5 线性频谱第29-30页
            2.1.1.6 功率谱第30-32页
            2.1.1.7 频率响应函数和相干函数第32-33页
            2.1.1.8 谱估计偏差第33-34页
    2.2 系统方案设计第34-38页
        2.2.1 接口的选择第35-37页
        2.2.2 接口芯片的选择第37-38页
    2.3 系统框图第38-40页
第三章 实时信号处理硬件系统设计第40-56页
    3.1 系统硬件框架设计第42-44页
        3.1.1 系统框架总体第42页
        3.1.2 系统的硬件框图第42-44页
    3.2 实时系统的问题探讨第44-47页
        3.2.1 系统程序动态更新第45-46页
        3.2.2 系统的启动过程第46页
        3.2.3 系统的通讯第46-47页
    3.3 实时信号系统中硬件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第47-56页
        3.3.1 USB控制器和DSP的连接第47-51页
            3.3.1.1 FX2的芯片第47-49页
            3.3.1.2 DSP芯片第49页
            3.3.1.3 二者的连接方案和测试第49-51页
        3.3.2 FPGA的从串口配置第51-56页
            3.3.2.1 Spartan-ⅡE系列概况第51页
            3.3.2.2 FPGA的配置第51-56页
第四章 实时信号处理软件设计第56-73页
    4.1 可编程器件的设计流程第56-59页
        4.1.1 FPGA的设计流程第56-59页
    4.2 FPGA的程序设计第59-68页
        4.2.1 FPGA的结构特点及算法第59-60页
        4.2.2 FIR的算法第60-61页
        4.2.3 分布式算法第61-63页
        4.2.4 流水线结构第63-64页
        4.2.5 FIR的实现第64-68页
            4.2.5.1 FIR的算法分解第64-65页
            4.2.5.2 算法的FPGA实现第65-67页
            4.2.5.3 FIR的电路实现第67-68页
    4.3 DSP的程序设计第68-72页
        4.3.1 DSP开发概述第68-69页
        4.3.2 DSP的代码开发流程第69-72页
    4.4 DSP和FPGA在数字信号处理上的比较第72-73页
第五章 通讯接口软件设计第73-77页
    5.1 FX2的特征第73-74页
    5.2 USB的程序设计第74-77页
        5.2.1 固件主程序第74-75页
        5.2.2 初始化子程序第75-7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7-80页
    6.1 研究总结第77-78页
    6.2 相关工作展望第78-80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快速扩展随机树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仿真实验平台研究
下一篇:基于SVM的网络入侵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