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纺织工业、染整工业论文--非织造布论文--各类非织造布论文

微颗粒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复合无纬布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2页
    1.1 前言第14-15页
    1.2 UHMWPE纤维增强复合无纬布的研究第15-26页
        1.2.1 UHMWPE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第15-18页
            1.2.1.1 UHMWPE纤维的结构第15-16页
            1.2.1.2 UHMWPE纤维的性能第16-18页
        1.2.2 UHMWPE纤维复合无纬布用基体胶粘剂第18-20页
        1.2.3 UHMWPE纤维复合无纬布第20-26页
            1.2.3.1 复合无纬布的制作第20-21页
            1.2.3.2 UHMWPE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抗弹机理分析第21-23页
            1.2.3.3 UHMWPE纤维复合无纬布的缺点第23-24页
            1.2.3.4 UHMWPE纤维复合无纬布的研究概况第24-26页
    1.3 微颗粒第26-31页
        1.3.1 贝壳的结构及性能特点第26-28页
        1.3.2 对贝壳的研究概况第28-29页
        1.3.3 碳纳米管(CNT)的结构及性能特点第29-30页
        1.3.4 碳纳米管增强聚合物的研究概况第30-31页
    1.4 本论文研究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1-33页
        1.4.1 课题提出背景第31-32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42页
第二章 微颗粒改性研究第42-62页
    2.1 前言第42页
    2.2 贝壳粉表征及改性研究第42-56页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42-43页
        2.2.2 贝壳粉的改性处理第43-45页
        2.2.3 贝壳粉表征及改性效果测试第45-46页
            2.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45页
            2.2.3.2 元素分析(EA)第45页
            2.2.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45页
            2.2.3.4 热重分析(TGA)第45页
            2.2.3.5 静态接触角测定第45-46页
            2.2.3.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46页
        2.2.4 结果与讨论第46-56页
            2.2.4.1 贝壳粉形貌特征第46-47页
            2.2.4.2 元素分析测定贝壳粉成分第47页
            2.2.4.3 XRD晶型表征第47-48页
            2.2.4.4 热失重分析贝壳粉的热分解特性第48-49页
            2.2.4.5 静态接触角测试第49-55页
            2.2.4.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55-56页
    2.3 碳酸钙的改性处理第56-60页
        2.3.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56-57页
        2.3.2 碳酸钙的改性处理第57页
        2.3.3 改性后碳酸钙的表征第57-60页
            2.3.3.1 静态接触角测试第57-59页
            2.3.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59-60页
    2.4 本章小结第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第三章 聚乙烯/贝壳粉和聚乙烯/碳酸钙的复合及比较第62-99页
    3.1 前言第62页
    3.2 PE/贝壳粉的研究第62-92页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62-63页
        3.2.2 PE/贝壳粉复合物的制备第63页
        3.2.3 PE/贝壳粉复合物的性能测试第63-64页
            3.2.3.1 形貌研究第63页
            3.2.3.2 结晶性能研究第63-64页
            3.2.3.3 力学性能测试第64页
        3.2.4 PE/贝壳粉复合物的性能研究第64-92页
            3.2.4.1 贝壳粉含量对复合物的形貌及性能影响第64-83页
            3.2.4.2 偶联剂含量对PE/贝壳粉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第83-86页
            3.2.4.3 贝壳粉颗粒大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第86-92页
    3.3 贝壳粉与碳酸钙增强PE复合材料的比较第92-96页
        3.3.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92页
        3.3.2 PE/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第92页
        3.3.3 结果与讨论第92-96页
            3.3.3.1 SEM表征第92-93页
            3.3.3.2 DSC结果分析第93-95页
            3.3.3.5 力学性能分析第95-96页
    3.4 本章小结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99页
第四章 基于分形理论的聚乙烯/贝壳粉的增韧理论分析第99-115页
    4.1 前言第99-102页
        4.1.1 分形介绍第99-100页
        4.1.2 分形维数及其测量方法第100-102页
        4.1.3 共混体系中分散相的分形问题第102页
    4.2 实验部分第10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02-108页
        4.3.1 PE/贝壳粉复合材料分形模型的建立第102-103页
        4.3.2 断面微观形态第103-104页
        4.3.3 分形模型分析第104-108页
        4.3.4 冲击强度与分形结果的讨论第108页
    4.4 贝壳粉对聚乙烯的增韧机理第108-112页
        4.4.1 PE/贝壳粉的断裂形貌第108-110页
        4.4.2 贝壳粉增韧聚乙烯机理分析第110-112页
            4.4.2.1 贝壳结构分析第110-111页
            4.4.2.2 贝壳优越力学性能的增韧机制第111-112页
    4.5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5页
第五章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蠕变行为研究第115-138页
    5.1 前言第115-120页
        5.1.1 高聚物蠕变机理第115-118页
            5.1.1.1 蠕变的分段描述第115-116页
            5.1.1.2 蠕变的温度依赖性第116-117页
            5.1.1.3 描述聚合物蠕变的力学模型第117-118页
        5.1.2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的蠕变第118-119页
        5.1.3 碳纳米管对UHMWPE纤维蠕变性能的改善第119-120页
    5.2 实验部分第120-124页
        5.2.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120页
        5.2.2 碳纳米管的改性处理第120-121页
            5.2.2.1 碳纳米管的纯化第120-121页
            5.2.2.2 碳纳米管的功能化第121页
        5.2.3 UHMWPE/CNTs复合纤维的制备第121-123页
        5.2.4 UHMWPE/CNTs复合纤维的表征第123-124页
            5.2.4.1 SEM形貌表征第123-124页
            5.2.4.2 X射线衍射(XRD)第124页
            5.2.4.3 热性能测试与表征第124页
            5.2.4.4 力学性能的测定第124页
            5.2.4.5 不同应力条件下蠕变率的测定第12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24-135页
        5.3.1 UHMWPE/CNTs复合纤维形态结构第124-125页
        5.3.2 XRD结果分析第125-126页
        5.3.3 热性能研究(TGA)第126-129页
        5.3.4 蠕变性能分析第129-135页
            5.3.4.1 力学性能第129-130页
            5.3.4.2 蠕变性能分析第130-135页
    5.4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38页
第六章 UHMWPE纤维防弹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138-153页
    6.1 前言第138页
    6.2 实验部分第138-141页
        6.2.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138页
        6.2.2 微细粒子的改性处理第138页
        6.2.3 复合无纬布的制作第138-140页
        6.2.4 无纬布的表征与实弹测试第140-141页
            6.2.4.1 贝壳粉的分散性表征第140页
            6.2.4.2 实弹测试第140页
            6.2.4.3 温度适应性测试第140-141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41-150页
        6.3.1 复合无纬布的制作工艺第141-143页
            6.3.1.1 纤维含量对复合无纬布防弹性能的影响第141-142页
            6.3.1.2 成型压力对复合无纬布防弹性能的影响第142-143页
        6.3.2 贝壳粉在基体中分散性的表征第143页
        6.3.3 实弹测试第143-150页
            6.3.3.1 实弹测试结果分析第143-146页
            6.3.3.2 UHMWPE防弹复合材料弹孔形貌分析第146-149页
            6.3.3.3 贝壳粉对UHMWPE纤维复合无纬布防弹性能的影响第149-150页
    6.4 本章小结第150-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3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153-155页
附录一:贝壳粉水接触角照片第155-157页
附录二:贝壳粉油接触角照片第157-159页
附录三: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论文及专利第159-161页
附录四:致谢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芳基丙酸2-芳基吗啉乙酯及反酯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下一篇:聚乳酸增韧增强改性及形状记忆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