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气候条件下云南红豆杉生长量和紫杉醇含量变化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红豆杉属植物的全球分布 | 第10-11页 |
·红豆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情况 | 第12-16页 |
·红豆杉属植物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云南红豆杉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出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实验点的概况、材料及方法 | 第19-23页 |
·实验点的概况 | 第19-21页 |
·昆明实验点的概况 | 第20页 |
·思茅实验点的概况 | 第20页 |
·普文实验点概况 | 第20页 |
·丽江实验点概况 | 第20-21页 |
·丘北冲头林场概况 | 第21页 |
·实验用的云南红豆杉 | 第21页 |
·实验用的土壤基质 | 第21-22页 |
·植物生长量及紫杉醇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各气候资料的来源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不同气候条件下云南红豆杉的地径生长量 | 第23-33页 |
·昆明实验点云南红豆杉地径生长量 | 第23-24页 |
·丽江实验点云南红豆杉地径生长量 | 第24-25页 |
·丘北实验点云南红豆杉地径生长量 | 第25-27页 |
·思茅实验点云南红豆杉地径生长量 | 第27-28页 |
·普文实验点云南红豆杉地径生长量 | 第28-29页 |
·不同气候条件下地径的年增长量比较 | 第29-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不同气候条件下云南红豆杉的苗高生长量 | 第33-43页 |
·昆明实验点云南红豆杉苗高生长量 | 第33-34页 |
·丽江实验点云南红豆杉苗高生长量 | 第34-35页 |
·丘北实验点云南红豆杉苗高生长量 | 第35-37页 |
·思茅实验点云南红豆杉苗高生长量 | 第37-38页 |
·普文实验点云南红豆杉苗高生长量 | 第38-40页 |
·不同气候条件下苗高的年增长量比较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不同气候条件下云南红豆杉的生物量 | 第43-53页 |
·昆明实验点云南红豆杉生物量 | 第43-44页 |
·丽江实验点云南红豆杉生物量 | 第44-45页 |
·丘北实验点云南红豆杉生物量 | 第45-47页 |
·思茅实验点云南红豆杉生物量 | 第47-48页 |
·普文实验点云南红豆杉生物量 | 第48-49页 |
·不同气候条件下生物量比较 | 第49-52页 |
·不同气候条件下鲜重生物量比较 | 第49-51页 |
·不同气候条件下干重生物量比较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不同气候条件下云南红豆杉的紫杉醇含量 | 第53-56页 |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紫杉醇含量比较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讨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A:主成份分析 | 第65-67页 |
附录B:各实验点种植图 | 第67-68页 |
附录C:图表清单 | 第68-70页 |
附录D: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