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概论 | 第10-22页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1.1.1 水底管道铺设的状况 | 第10页 |
1.1.2 水底管道冲刷破坏现状 | 第10-12页 |
1.1.3 水底管道防冲保护措施 | 第12-13页 |
1.2 管道防冲刷保护技术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2.1 水底管道冲刷研究 | 第13-14页 |
1.2.2 植物条件下水流特性研究 | 第14-18页 |
1.2.3 水底管道防冲促淤技术应用现状 | 第18-21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含淹没植物水流实验研究 | 第22-54页 |
2.1 基本知识 | 第22-26页 |
2.1.1 恒定流和非恒定流 | 第22页 |
2.1.2 均匀流和非均匀流 | 第22-23页 |
2.1.3 层流与紊流 | 第23页 |
2.1.4 缓流与急流 | 第23-24页 |
2.1.5 水头损失 | 第24页 |
2.1.6 垂线流速分布 | 第24-25页 |
2.1.7 粗糙参数 | 第25-26页 |
2.2 实验设备及材料 | 第26-32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32-34页 |
2.3.1 试验工况 | 第32-33页 |
2.3.2 试验过程 | 第33-34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34-52页 |
2.4.1 垂线流速变化 | 第35-42页 |
2.4.2 水面线变化 | 第42-47页 |
2.4.3 淹没植物对水流的阻滞特性 | 第47-52页 |
2.5 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水生植物条件下管道附近的泥沙运动 | 第54-74页 |
3.1 基本原理 | 第54-57页 |
3.1.1 泥沙的起动 | 第54-56页 |
3.1.2 沙波 | 第56页 |
3.1.3 管道冲刷的原因和现象 | 第56-57页 |
3.1.4 泥沙的输沙率 | 第57页 |
3.2 实验材料和设备 | 第57-59页 |
3.3 实验设计 | 第59-62页 |
3.3.1 实验布置 | 第59-60页 |
3.3.2 实验过程 | 第60-61页 |
3.3.3 实验工况 | 第61-62页 |
3.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2-72页 |
3.4.1 管道冲刷及仿生草垫促淤现象观测及机理分析 | 第62-67页 |
3.4.2 冲淤深度随时间变化 | 第67-68页 |
3.4.3 冲刷坑形态 | 第68-70页 |
3.4.4 人工水草垫促淤的床面形态 | 第70-71页 |
3.4.5 人工水草垫防冲刷保护的应用条件 | 第71-72页 |
3.5 小结 | 第72-74页 |
第四章 研究成果及其应用 | 第74-78页 |
4.1 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4.2 仿生水草在水下管道保护中的应用 | 第75-77页 |
4.3 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附表 | 第83-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4-97页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