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枯醇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Ⅱ)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30页 |
1.1 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 | 第10-17页 |
1.1.1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 | 第10-16页 |
1.1.2 小试研究和中试研究 | 第16-17页 |
1.2 植物源杀菌剂研究概况 | 第17-24页 |
1.2.1 植物资源 | 第18-19页 |
1.2.2 植物源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 第19-20页 |
1.2.3 商品化的植物源杀菌剂 | 第20-24页 |
1.3 卡枯醇的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1.3.1 卡枯醇的来源 | 第24-25页 |
1.3.2 卡枯醇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 | 第25-26页 |
1.3.3 卡枯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概况 | 第26-28页 |
1.3.4 卡枯醇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28页 |
1.4 论文选题意义及设计思路 | 第28-30页 |
1.4.1 选题意义 | 第28页 |
1.4.2 设计思路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0-39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30页 |
2.1.1 仪器 | 第30页 |
2.1.2 试剂 | 第30页 |
2.2 合成实验部分 | 第30-37页 |
2.2.1 酰氯的制备 | 第30-32页 |
2.2.2 化合物1 的合成 | 第32-33页 |
2.2.3 化合物3a‐化合物3m 的合成 | 第33-34页 |
2.2.4 化合物5a‐化合物5n 的合成的合成 | 第34-36页 |
2.2.5 化合物6 的合成 | 第36-37页 |
2.3 生物活性测定 | 第37-39页 |
2.3.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37-38页 |
2.3.2 实验方法(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9-50页 |
3.1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 第39-43页 |
3.2 化合物的波普数据 | 第43-48页 |
3.3 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 第48-5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0-54页 |
4.1 合成方法和路线的选择 | 第50-51页 |
4.1.1 母体化合物1 的合成 | 第50页 |
4.1.2 醚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50-51页 |
4.1.3 酯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51页 |
4.1.4 肟类化合物6 的合成 | 第51页 |
4.2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51页 |
4.3 合成化合物抑菌活性与结构关系 | 第51-52页 |
4.4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图 | 第5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