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种植业论文--粮食作物论文

中国保障粮食安全探索:提高农民种粮极性的视角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引言第9-15页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背景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4页
    1.3 本文思路第14-15页
第2章 中国控制粮价上涨、保障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第15-24页
    2.1 世界粮价的新冲击第15-17页
        2.1.1 全球粮食危机可能重演的警告第15页
        2.1.2 农作物歉收带来全球粮食上涨压力第15-16页
        2.1.3 国际游资炒高全球粮价第16-17页
    2.2 中国粮食供应受国际市场冲击较大第17-24页
        2.2.1 粮食价格上涨带动物价指数上涨第17页
        2.2.2 中国粮食生产的基础条件日益严峻第17-19页
            2.2.2.1 我国耕地资源逐年减少第17-18页
            2.2.2.2 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第18-19页
            2.2.2.3 各种人为因素造成土地的破坏废弃,造成粮食用地减少第19页
            2.2.2.4 土壤污染带来粮食生产的安全危险第19页
        2.2.3 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第19-20页
        2.2.4 我国粮食单产提高受到限制第20-21页
        2.2.5 我国缺粮人口庞大绝对数量,增加了我国粮食安全压力第21页
        2.2.6 中国的粮食储备存在着隐性风险第21-22页
        2.2.7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粮食生产环境恶化第22页
        2.2.8 世界范围内中国粮食风险较大第22-23页
        2.2.9 农民的弃耕、种粮投入减少更令人忧虑第23-24页
第3章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第24-35页
    3.1 农民种粮收益低,劳动强度大,粮食种植风险大,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最根本原因第24-28页
        3.1.1 大多数农民放弃粮食生产、投身工业领域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第24页
        3.1.2 未来农民中的骨干没有从事种粮生产第24-25页
        3.1.3 农民外出打工的家庭个案分析第25页
        3.1.4 农民工比种粮有吸引力的原因分析第25-27页
            3.1.4.1 农民打工收入远大于种粮收入是最直接的原因第25-26页
            3.1.4.2 打工工作简单、收入有保障第26页
            3.1.4.3 粮食生产风险大,收入没有保障第26-27页
        3.1.5 农村户口的吸引力与农民种粮积极性第27-28页
            3.1.5.1 农村集体经济可以为村民提供分红及福利第27页
            3.1.5.2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房屋拆迁带来的巨额收益第27-28页
            3.1.5.3 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也可以吸引一些人重回农村第28页
            3.1.5.4 国家对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强化了一些人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第28页
    3.2 农业补贴没有起到预期目的第28-30页
        3.2.1 粮食补贴力度不够第29页
        3.2.2 粮食补贴的发放方式影响了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目标的实现第29-30页
        3.2.3 政策性补贴之间的政策导向性不协调,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第30页
    3.3 农业技术培训不到位,农业新技术、良种应用效果受限制第30-32页
        3.3.1 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不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匮乏、农技推广经费不足第30-31页
        3.3.2 公益性与经营性矛盾,影响了部分基层农技推广站的公众形象第31页
        3.3.3 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内容与农民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第31页
        3.3.4 农民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第31-32页
    3.4 乡村干部指导农业成为软任务,难以承担起领导、指导、保障粮食生产的任务第32-33页
        3.4.1 乡村干部的工作重点在做大经济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第32页
        3.4.2 乡村干部农业专业知识不足第32页
        3.4.3 农业生产成为一些乡村领导的软任务第32-33页
    3.5 农业生产资料大幅度涨价,种粮成本增加第33-34页
        3.5.1 农民粮食生产成本计算显示,农民种粮收益下降第33页
        3.5.2 从长期看,我国农业成本的上涨是全面上涨第33页
        3.5.3 粮食生产成本上涨,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未来增长潜力第33-34页
    3.6 种植经济作物对种粮的冲击第34-35页
        3.6.1 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明显高于种植粮食第34页
        3.6.2 有些地方政府鼓励农民改种经济作物出台特殊政策第34-35页
第4章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思路与对策第35-39页
    4.1 发挥粮食政策激励机制作用,让农民通过种粮获得不低于外出打工或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第35-36页
        4.1.1 在国家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惠农、兴粮、富民"政策,使种粮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第35页
        4.1.2 改变粮食补贴发放方式,切实提高种粮农民的收益水平,发挥粮食补贴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最大效应第35-36页
        4.1.3 进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进而提高种粮农民的收益第36页
        4.1.4 要进一步提高粮食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大对粮食物流、加工、销售一体化企业发展的培育第36页
    4.2 坚持城乡统筹和城乡互动战略,用工业的理念来谋划现代农业发展第36-37页
    4.3 转变传统观念,将农业作为一种需要大量投资、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关系到社会是否会动荡的重要产业第37页
    4.4 借鉴日本农业协会形式,推动我国农村农业经营模式变革第37-39页
        4.4.1 建立农业协会或农村行业协会等组织,弥补乡村领导在农业发展方面的专业性不足的缺陷第38页
        4.4.2 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培养更高水平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需要的农民队伍第38-39页
结论与不足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后记第42-43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43-44页
详细摘要第44-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世界城市建设视野下的北京经济开放水平研究
下一篇:工业化、制度因素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