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发光功能化纳米金核酸分析探针的新型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59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核酸探针概论第16-21页
        1.2.1 核酸探针基本概念第16-17页
        1.2.2 核酸探针的种类第17-19页
        1.2.3 核酸探针标记技术第19-21页
    1.3 基于核酸探针的生物传感器第21-32页
        1.3.1 DNA传感器第21-26页
        1.3.2 适配体传感器第26-31页
        1.3.3 RNA探针传感技术第31-32页
    1.4 基于核酸探针的纳米生物传感器第32-37页
        1.4.1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第32-34页
        1.4.2 纳米DNA传感器第34-36页
        1.4.3 纳米适配体传感器第36-37页
    1.5 基于核酸探针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第37-45页
        1.5.1 电致化学发光研究现状第37-39页
        1.5.2 电致化学发光反应机理第39-40页
        1.5.3 纳米材料在电致化学发光传感中的应用第40-42页
        1.5.4 基于核酸探针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第42-45页
    1.6 本课题的提出第45-48页
    参考文献第48-59页
第二章 基于鲁米诺功能化纳米金探针的电致化学发光DNA传感器第59-77页
    2.1 引言第59-60页
    2.2 实验部分第60-64页
        2.2.1 试剂和溶液第60-61页
        2.2.2 仪器设备第61页
        2.2.3 纳米金溶胶的合成第61-62页
        2.2.4 鲁米诺功能化纳米金DNA分析探针的制备第62页
        2.2.5 “三明治式”DNA复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第62-6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4-73页
        2.3.1 DNA检测策略的设计原理第64-65页
        2.3.2 DNA传感器制备过程表征第65-68页
        2.3.3 实验条件优化第68-69页
        2.3.4 电致化学发光测定目标DNA第69-70页
        2.3.5 DNA传感器的选择性第70-72页
        2.3.6 DNA传感器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第72-73页
    2.4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第三章 基于N-(4-氨基丁基)-N-乙基异鲁米诺功能化纳米金探针的电致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第77-97页
    3.1 引言第77-79页
    3.2 实验部分第79-82页
        3.2.1 试剂和溶液第79页
        3.2.2 ABEI功能化纳米金适配体分析探针的制备第79-80页
        3.2.3 鲁米诺功能化纳米金和ABEI标记的适配体分析探针的制备第80页
        3.2.4 “夹心式”适配体/PDGF-BB/适配体复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第80-81页
        3.2.5 电致化学发光测定PDGF-BB第81-8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82-92页
        3.3.1 ABEI功能化纳米金探针的表征第82-83页
        3.3.2 适配体传感器的原理及其ECL行为第83-84页
        3.3.3 条件优化第84-87页
        3.3.4 电致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的分析性能第87-88页
        3.3.5 电致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的特异性与选择性第88-90页
        3.3.6 人血清中PDGF-BB的测定第90-91页
        3.3.7 ABEI功能化纳米金探针对ECL信号的放大第91-92页
    3.4 结论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第四章 基于双功能化适配体和发光功能化纳米金的电致化学发光多元生物传感器第97-117页
    4.1 引言第97-98页
    4.2 实验部分第98-101页
        4.2.1 试剂和溶液第99页
        4.2.2 链霉亲和素连接的纳米金修饰电极的制备第99页
        4.2.3 ABEI-AuNPs标记的杂交探针和TA2探针的制备第99-100页
        4.2.4 双功能化适配体探针修饰电极的制备第100页
        4.2.5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对腺苷和凝血酶的检测第100页
        4.2.6 电致化学发光信号检测第100-101页
        4.2.7 人血浆样品的处理第10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01-110页
        4.3.1 多元生物传感器原理第101-102页
        4.3.2 多元传感器的ECL和EIS表征第102-104页
        4.3.3 同一样品中共存的腺苷和凝血酶的检测第104-106页
        4.3.4 腺苷和凝血酶检测的灵敏度第106-107页
        4.3.5 ECL传感器的选择性第107-109页
        4.3.6 血浆样品中腺苷和凝血酶的测定第109-110页
    4.4 结论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7页
第五章 生物素直接还原金纳米粒子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第117-131页
    5.1 引言第117-118页
    5.2 实验部分第118-119页
        5.2.1 试剂和溶液第118页
        5.2.2 生物素直接还原纳米金的合成与表征第118-119页
        5.2.3 生物素直接还原纳米金对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化学发光的影响第119页
        5.2.4 生物素直接还原纳米金与链霉亲和素包裹的纳米金的组装第11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9-130页
        5.3.1 生物素直接还原纳米金的形貌表征及反应条件对合成的影响第120-122页
        5.3.2 生物素直接还原纳米金表面化学成分的表征第122-127页
        5.3.3 生物素直接还原纳米金生长机理的讨论第127-128页
        5.3.4 生物素直接还原纳米金性质研究第128-130页
    5.4 结论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5页
全文总结第135-13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7-139页
致谢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卵泡刺激素多肽修饰的纳米给药系统靶向治疗卵巢癌淋巴转移的研究
下一篇:非硅基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