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2-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4-18页 |
第一部分 食物蛋白稳定化纳米乳口服给药系统 | 第18-41页 |
第一章 食物蛋白稳定化纳米乳的制备和表征 | 第18-34页 |
1. 试剂与仪器 | 第18-19页 |
1.1 试剂 | 第18页 |
1.2 仪器 | 第18-1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9-22页 |
2.1 非诺贝特HPLC体外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2.1.1 色谱条件 | 第19页 |
2.1.2 标准曲线 | 第19页 |
2.1.3 专属性 | 第19页 |
2.1.4 精密度 | 第19-20页 |
2.1.5 准确度 | 第20页 |
2.2 纳米乳制备 | 第20页 |
2.2.1 食物蛋白变性 | 第20页 |
2.2.2 纳米乳制备 | 第20页 |
2.3 纳米乳表征 | 第20-21页 |
2.3.1 粒径和zeta-电位测定 | 第20-21页 |
2.3.2 表面形态观察 | 第21页 |
2.4 纳米乳离心稳定性 | 第21页 |
2.5 纳米乳包封率测定 | 第21页 |
2.6 药物释放 | 第21-22页 |
2.7 纳米乳细胞毒性 | 第22页 |
2.8 统计学分析 | 第2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2-33页 |
3.1 非诺贝特HPLC分析方法建立 | 第22-23页 |
3.1.1 标准曲线 | 第22-23页 |
3.1.2 专属性 | 第23页 |
3.1.3 精密度 | 第23页 |
3.1.4 准确度 | 第23页 |
3.2 食物蛋白稳定化纳米乳制备 | 第23-24页 |
3.3 和其它常用乳化剂比较实验 | 第24-25页 |
3.4 均质压力和循环次数考察 | 第25-27页 |
3.5 食物蛋白浓度考察 | 第27-28页 |
3.6 油/水比例考察 | 第28-30页 |
3.7 水相pH值考察 | 第30-31页 |
3.8 Caco-2细胞毒性 | 第31-32页 |
3.9 药物释放实验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二章 食物蛋白稳定化纳米乳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 | 第34-41页 |
1. 药品、试剂、仪器与动物 | 第34-35页 |
1.1 药品与试剂 | 第34页 |
1.2 仪器 | 第34页 |
1.3 动物 | 第34-35页 |
2. 体内分析方法建立及评价 | 第35-37页 |
2.1 色谱条件 | 第35页 |
2.2 血浆样品预处理 | 第35页 |
2.3 方法专属性 | 第35页 |
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35-36页 |
2.5 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 | 第36页 |
2.6 方法精密度 | 第36页 |
2.7 方法回收率 | 第36页 |
2.8 提取回收率 | 第36页 |
2.9 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试验 | 第36-37页 |
2.9.1 给药方案及样品采集 | 第36-37页 |
2.9.2 数据分析 | 第37页 |
3. 结果和讨论 | 第37-40页 |
3.1 方法专属性 | 第37页 |
3.2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37-38页 |
3.3 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 | 第38页 |
3.4 方法精密度 | 第38页 |
3.5 方法回收率 | 第38-39页 |
3.6 提取回收率 | 第39页 |
3.7 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二部分 交联化食物蛋白纳米囊口服给药系统 | 第41-72页 |
第三章 壳交联化纳米囊的制备和表征 | 第41-57页 |
1. 试剂与仪器 | 第41-42页 |
1.1 试剂 | 第41页 |
1.2 仪器 | 第41-4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2-45页 |
2.1 纳米乳为模板钙离子交联化纳米囊制备 | 第42页 |
2.1.1 食物蛋白变性 | 第42页 |
2.1.2 纳米乳为模板钙离子交联化纳米囊制备 | 第42页 |
2.2 粒径和zeta-电位测定 | 第42页 |
2.3 表面和形态观察 | 第42-43页 |
2.4 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 | 第43页 |
2.5 SDS破坏实验 | 第43页 |
2.6 原位光电子能普 | 第43-44页 |
2.7 Caco-2细胞毒性 | 第44页 |
2.8 统计学分析 | 第44-45页 |
3. 结果和讨论 | 第45-56页 |
3.1 交联化纳米囊制备 | 第45-47页 |
3.2 纳米囊表征 | 第47-52页 |
3.2.1 pH值对交联化过程的影响 | 第50-51页 |
3.2.2 交联剂钙离子浓度值对交联化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 交联化纳米囊载药量和包封率 | 第52-54页 |
3.4 交联化纳米囊抗SDS破坏作用考察 | 第54页 |
3.5 交联化纳米囊细胞毒性考察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冷冻干燥和流化床法“固态化”交联化纳米囊 | 第57-72页 |
1. 试剂与仪器 | 第57-58页 |
1.1 试剂 | 第57页 |
1.2 仪器 | 第57-5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8-60页 |
2.1 纳米乳为模板钙离子交联化纳米囊制备 | 第58页 |
2.1.1 食物蛋白变性 | 第58页 |
2.1.2 纳米乳为模板钙离子交联化纳米囊制备 | 第58页 |
2.2 交联化纳米囊冻干 | 第58页 |
2.3 流化床层积交联化纳米囊小丸 | 第58-59页 |
2.4 再分散实验 | 第59页 |
2.5 粒径和zeta-电位测定 | 第59页 |
2.6 表面和形态观察 | 第59页 |
2.7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59-60页 |
2.8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 第60页 |
2.9 统计学分析 | 第60页 |
3. 结果和讨论 | 第60-70页 |
3.1 交联化纳米囊制备和表征 | 第60-62页 |
3.2 交联化纳米囊直接冻干及再分散 | 第62-65页 |
3.3 流化床层积交联化纳米囊小丸制备及再分散 | 第65-69页 |
3.4 “固态化”纳米囊中药物物态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第三部分 食物蛋白稳定化纳米结晶口服给药系统 | 第72-100页 |
第五章 食物蛋白稳定化吲哚美辛纳米结晶的制备和表征 | 第72-85页 |
1. 试剂与仪器 | 第72-73页 |
1.1 试剂 | 第72页 |
1.2 仪器 | 第72-7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3-75页 |
2.1 吲哚美辛紫外分光光度法体外分析方法 | 第73-74页 |
2.1.1 测定波长确定 | 第73页 |
2.1.2 标准曲线 | 第73页 |
2.1.3 精密度 | 第73页 |
2.1.4 准确度 | 第73-74页 |
2.2 吲哚美辛纳米结晶制备 | 第74页 |
2.2.1 食物蛋白变性 | 第74页 |
2.2.2 纳米结晶制备 | 第74页 |
2.3 纳米结晶表征 | 第74页 |
2.3.1 粒径和zeta-电位测定 | 第74页 |
2.3.2 表面形态观察 | 第74页 |
2.4 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 第74-75页 |
2.5 药物溶出 | 第75页 |
2.6 统计学分析 | 第75页 |
3. 结果和讨论 | 第75-84页 |
3.1 吲哚美辛紫外吸收分析方法 | 第75-76页 |
3.1.1 测定波长的确定 | 第75-76页 |
3.1.2 标准曲线 | 第76页 |
3.1.3 精密度 | 第76页 |
3.1.4 准确度 | 第76页 |
3.2 食物蛋白稳定化吲哚美辛纳米结晶制备 | 第76页 |
3.3 制备工艺考察 | 第76-77页 |
3.4 蛋白浓度、pH值和吲哚美辛饱和度对纳米结晶粒径的影响 | 第77-79页 |
3.5 药物溶出 | 第79-80页 |
3.6 三种食物蛋白和其它稳定剂比较实验 | 第80-82页 |
3.7 稳定机理和吲哚美辛纳米结晶形态 | 第82-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冷冻干燥和流化床法“固态化”吲哚美辛纳米结晶 | 第85-100页 |
1. 试剂与仪器 | 第85-86页 |
1.1 试剂 | 第85页 |
1.2 仪器 | 第85-8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86-88页 |
2.1 吲哚美辛纳米结晶制备 | 第86页 |
2.1.1 食物蛋白变性 | 第86页 |
2.1.2 纳米结晶制备 | 第86页 |
2.2 粒径测定 | 第86页 |
2.3 纳米结晶冻干 | 第86页 |
2.4 纳米结晶小丸流化床层积 | 第86-87页 |
2.5 再分散实验 | 第87页 |
2.6 药物溶出 | 第87页 |
2.7 电镜实验 | 第87-88页 |
2.8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88页 |
2.9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 第88页 |
2.10 统计学分析 | 第88页 |
3. 结果和讨论 | 第88-99页 |
3.1 纳米结晶制备和表征 | 第88-89页 |
3.2 纳米混悬液冻干及再分散 | 第89-92页 |
3.3 层积纳米混悬液小丸制备及再分散 | 第92-96页 |
3.4 药物溶出 | 第96-97页 |
3.5 “固态化”纳米结晶中药物物态鉴别 | 第97-99页 |
小结 | 第99-100页 |
全文总结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0页 |
综述 | 第11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文章发表 | 第123-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