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7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相关文献回顾 | 第10-14页 |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会计舞弊方式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框架结构 | 第15页 |
·创新之处与局限性 | 第15-17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本文的局限性 | 第16-17页 |
第2章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历史沿革 | 第17-31页 |
·国际上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沿革 | 第17-20页 |
·我国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沿革及评价 | 第20-31页 |
·成本法和权益法适用范围的沿革 | 第21-24页 |
·成本法和权益法转换的沿革 | 第24-25页 |
·权益法和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确认的沿革 | 第25-27页 |
·长期股权投资中公允价值运用的沿革 | 第27-28页 |
·股权投资差额处理的沿革 | 第28-29页 |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沿革 | 第29-31页 |
第3章 2006年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主要变化 | 第31-41页 |
·2006年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与分析 | 第31-33页 |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的比较 | 第31页 |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比较 | 第31-33页 |
·长期股权投资披露的比较 | 第33页 |
·2006年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原准则的比较与分析 | 第33-36页 |
·准则规范内容的主要变化 | 第33页 |
·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范围的主要变化 | 第33-34页 |
·初始投资成本计量的主要变化 | 第34页 |
·成本法核算的主要变化 | 第34页 |
·权益法核算的主要变化 | 第34-35页 |
·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主要变化 | 第35页 |
·股权转让损益计量的主要变化 | 第35页 |
·披露内容的主要变化 | 第35-36页 |
·2006年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变化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 第36-41页 |
·2006年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执行情况 | 第36-38页 |
·对子公司核算由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对母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 第38-39页 |
·股权投资差额核算方法的变化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 第39页 |
·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 第39-41页 |
第4章 2006年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对会计舞弊方式的影响 | 第41-65页 |
·常见的会计舞弊方式 | 第41-46页 |
·国外资本市场常见的会计舞弊方式 | 第41-43页 |
·我国资本市场常见的会计舞弊方式 | 第43-46页 |
·2006年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引发的会计舞弊方式 | 第46-65页 |
·近期不打算再融资的母公司故意"藏富于子公司" | 第46-48页 |
·以重分类和公允价值计量为手段盘活长期股权投资 | 第48-51页 |
·将少数股权转让差价确认为投资收益,虚增利润 | 第51-53页 |
·选择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虚增收益 | 第53-55页 |
·将长期股权投资转入其他应收款,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 第55-58页 |
·与其他上市公司联手,互相高价转让长期股权投资 | 第58-65页 |
第5章 政策建议和结论 | 第65-70页 |
·政策建议 | 第65-68页 |
·规定母公司利润分配比例 | 第65页 |
·长期股权投资在处置前不得划分为其它类型的投资 | 第65-66页 |
·对权益法和成本法之间的转换采用更为严格的标准 | 第66页 |
·加强信息披露的规范,增加信息内容 | 第66页 |
·构建成熟的资本市场,为公允价值运用创造市场环境 | 第66-67页 |
·保持会计政策的稳定性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后记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