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本文的写作背景 | 第10-11页 |
1.2 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1 本文的写作目的 | 第11页 |
1.2.2 本文的写作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7页 |
1.4.1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5-17页 |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 本文的拟创新之处 | 第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及风险规避理论概述 | 第18-27页 |
2.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理论概述 | 第18-22页 |
2.1.1 中小企业界定 | 第18页 |
2.1.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创新风险的概念 | 第18-20页 |
2.1.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特征 | 第20-21页 |
2.1.4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来源 | 第21-22页 |
2.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分类 | 第22-25页 |
2.2.1 按照技术类型进行分类 | 第22-24页 |
2.2.2 按照风险阶段进行分类 | 第24-25页 |
2.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规避的内涵与过程 | 第25-26页 |
2.3.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规避的内涵 | 第25页 |
2.3.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规避的过程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状况分析 | 第27-37页 |
3.1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 | 第27-28页 |
3.1.1 黑龙江省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中小企业数量和收入方面 | 第27页 |
3.1.2 黑龙江省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中小企业 R&D 投入方面 | 第27-28页 |
3.1.3 黑龙江省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中小企业创新产出的产品方面 | 第28页 |
3.1.4 产学研与创新平台搭建方面 | 第28页 |
3.1.5 高新技术企业中坚力量显现方面 | 第28页 |
3.2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风险 | 第28-31页 |
3.2.1 资金链断裂创新活动终止 | 第28-29页 |
3.2.2 技术及工艺困惑导致创新活动严重停滞 | 第29-30页 |
3.2.3 政策干扰导致创新活动方向偏离 | 第30页 |
3.2.4 市场供求失衡导致创新产品交易困难 | 第30-31页 |
3.3 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1-36页 |
3.3.1 融资平台不完善 | 第31-32页 |
3.3.2 产学研联系不紧密 | 第32-33页 |
3.3.3 信息化水平不高 | 第33-34页 |
3.3.4 高素质优秀人才缺乏 | 第34-35页 |
3.3.5 预警机制不健全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估 | 第37-44页 |
4.1 层次分析法概要 | 第37页 |
4.2 风险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37-40页 |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0页 |
4.4 数据的获得与规范化处理 | 第40-41页 |
4.5 分析与评价 | 第41-4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规避策略 | 第44-55页 |
5.1 建立多渠道融资方法规避资金链断裂风险 | 第44-46页 |
5.1.1 加强黑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度和财务报表规范以获得信贷 | 第44页 |
5.1.2 实施多渠道融资方法 | 第44-46页 |
5.2 加强产学研合作破解工艺及技术失败而导致创新停滞风险 | 第46-48页 |
5.2.1 增加企业与学研机构既得利益与危害的可见程度 | 第46页 |
5.2.2 增强企业生存周期四个阶段的产学研合作水平 | 第46-47页 |
5.2.3 增加企业与学研机构双方收益 | 第47页 |
5.2.4 提高对学研合作单位的辨别能力 | 第47-48页 |
5.3 提高信息化水平破解政策干扰和市场供求失衡风险 | 第48-49页 |
5.3.1 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 第48页 |
5.3.2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三种模式方案设计 | 第48-49页 |
5.4 建立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体系规避整体风险 | 第49-53页 |
5.4.1 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 第49-50页 |
5.4.2 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的结构 | 第50-52页 |
5.4.3 风险预警系统的而运行 | 第52-53页 |
5.5 优化中小企业人才管理规避管理风险 | 第5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