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导论第13-34页
    一、选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第13-15页
    二、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5-26页
    三、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第26-28页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第28-29页
    五、文章主要概念分析第29-34页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34-52页
    第一节 萌芽时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初步认识第35-39页
        一、马克思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初步认识第35-37页
        二、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矛盾问题的反思第37-39页
    第二节 形成时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多视角解读第39-45页
        一、《手稿》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多视角解读第39-43页
        二、《形态》等对人与自然关系审视的唯物史观视角第43-45页
    第三节 完善时期: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生态批判第45-52页
        一、《资本论》从经济学角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第46-49页
        二、《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进一步完善第49-52页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第52-75页
    第一节 实践唯物主义的人化自然观第52-56页
        一、实践是自然观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基础第52-54页
        二、人化自然观的主要内容第54-56页
    第二节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态批判第56-64页
        一、异化劳动理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态批判第57-61页
        二、唯物史观视角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态批判第61-64页
    第三节 解决生态问题的社会制度设想第64-70页
        一、实现自然、人、社会和解的共产主义社会第64-67页
        二、合理支配自然:共产主义社会实现自然、人、社会和解的具体途径第67-70页
    第四节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三个争论第70-75页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否是人类中心主义第70-72页
        二、马克思恩格斯是否是生态学家第72-73页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观是否具有一致性第73-75页
第三章 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75-98页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第75-87页
        一、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第75-77页
        二、法兰克福学派自然观第77-82页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第82-87页
    第二节 苏俄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87-90页
        一、苏俄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继承第87-88页
        二、苏俄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发展第88-90页
    第三节 我国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创新第90-98页
        一、从“绿化祖国”口号到“环境保护”国策第90-91页
        二、可持续发展观第91-93页
        三、科学发展观第93-98页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构架与特征第98-134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构架逻辑第98-103页
        一、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逻辑起点第98-100页
        二、双层构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逻辑展开第100-101页
        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逻辑结论第101-103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底层构架第103-115页
        一、实践唯物的生态自然观第104-106页
        二、有机和谐的生态社会观第106-110页
        三、回归自身的生态人学观第110-115页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表层构架第115-130页
        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观第115-121页
        二、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生态政治观第121-125页
        三、反思科技理性的生态文化观第125-130页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特征第130-134页
        一、基于哲学的生态批判精神第130-131页
        二、和谐发展的生态哲学视野第131-132页
        三、改造世界的生态实践情怀第132-134页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意义第134-158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意义第134-139页
        一、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思想指南第134-138页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航标第138-139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解决生态问题的现实路径第139-158页
        一、绿色科技的发展与管理的生态化第140-142页
        二、市场经济现实下生产关系的生态变革第142-153页
        三、生态政治、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危机的解决第153-158页
结语 增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自觉与自信第158-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6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67-168页
后记第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国纪录片的网络化生存--在政治、经济与技术的视野下
下一篇:基于人类聚居学理论的京西传统村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