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传染病学论文--病毒病论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对Ⅰ型干扰素下游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文献综述第13-36页
    第一章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研究进展第13-23页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现及命名第13页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离和分类第13-14页
        1.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流行第14-15页
        1.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特性第15-16页
        1.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感染,复制与转录第16页
        1.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组及其编码的蛋白第16-18页
        1.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编码结构蛋白的相互作用第18页
        1.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机体免疫应答的相互作用第18-20页
        1.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第20页
            1.9.1 临床症状第20页
            1.9.2 病理变化第20页
        1.1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第20-21页
            1.10.1 病毒的分离第20-21页
            1.10.2 病毒的鉴定第21页
            1.10.3 抗体的检测第21页
        1.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第21-23页
    第二章 PRRSV 与宿主天然性免疫应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第23-31页
        2.1 机体的天然性免疫应答第23-27页
            2.1.1 天然免疫细胞第23页
            2.1.2 干扰素(IFNs)第23-24页
            2.1.3 干扰素信号通路第24-27页
        2.2 PRRSV 与天然性免疫应答的相互作用第27-31页
            2.2.1 病毒对天然性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第27-28页
            2.2.2 PRRSV 对天然性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第28-31页
    第三章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简介第31-36页
        3.1 泛素化-蛋白酶体信号通路第31-32页
        3.2 核转运蛋白介导 ISGF3 的细胞核转运第32-33页
        3.3 反义肽连式磷酸二酰胺吗啉寡聚物(PPMO)第33页
        3.4 干扰素活性检测(Interferon Bio-Assay)第33-34页
        3.5 实验思路及技术路线第34-36页
试验研究第36-102页
    第四章 干扰素诱导型 PRRSV 毒株的鉴定及特性研究第36-58页
        4.1 材料第36-37页
            4.1.1 细胞和病毒第36页
            4.1.2 试剂与仪器第36-37页
        4.2 方法第37-45页
            4.2.1 蚀斑纯化第37-38页
            4.2.2 病毒鉴定第38-42页
            4.2.3 I 型干扰素诱导活性的鉴定第42-44页
            4.2.4 A2MC2 与其他 PRRSV 代表毒株的比较第44-4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5-56页
            4.3.1 蚀斑纯化第45-46页
            4.3.2 病毒鉴定第46-49页
            4.3.3 I 型干扰素诱导活性的鉴定第49-52页
            4.3.4 A2MC2 与其他 PRRSV 代表毒株的比较第52-56页
        4.4 讨论第56-57页
        4.5 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PRRSV 不同毒株对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影响第58-78页
        5.1 材料第58-59页
            5.1.1 细胞,质粒和病毒第58页
            5.1.2 试剂与仪器第58-59页
        5.2 方法第59-65页
            5.2.1 MARC-145 细胞内 PRRSV 不同毒株感染对 I 型 IFN 信号通路的影响第59页
            5.2.2 PAM 细胞内 PRRSV 不同毒株感染对 I 型 IFN 信号通路的影响第59-60页
            5.2.3 抑制 I 型 IFN 信号通路的病毒蛋白的筛选(报告基因检测法)第60页
            5.2.4 比较 PRRSV 不同毒株 Nsp1β对 I 型 IFN 信号通路的影响第60-63页
            5.2.5 比较 PRRSV 不同毒株 N 蛋白对 I 型 IFN 信号通路的影响第63-65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5-75页
            5.3.1 MARC-145 细胞内 PRRSV 不同毒株感染对 I 型 IFN 信号通路的影响第65-68页
            5.3.2 PAM 细胞内 PRRSV 不同毒株感染对 I 型 IFN 信号通路的影响第68-69页
            5.3.3 抑制 I 型 IFN 信号通路的病毒蛋白的筛选(报告基因检测法)第69-71页
            5.3.4 比较 PRRSV 不同毒株 Nsp1β对 I 型 IFN 信号通路的影响第71-73页
            5.3.5 比较 PRRSV 不同毒株 N 蛋白对 I 型 IFN 信号通路的影响第73-75页
        5.4 讨论第75-77页
        5.5 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Nsp1β抑制干扰素下游信号通路机理的研究第78-102页
        6.1 材料第78-79页
            6.1.1 细胞,病毒及质粒第78页
            6.1.2 试剂和仪器第78-79页
        6.2 方法第79-85页
            6.2.1 Nsp1β对 STAT1 和 KPNA1 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第79-80页
            6.2.2 Nsp1β对 KPNA1 表达的影响第80-81页
            6.2.3 Nsp1β影响 KPNA1 蛋白表达的作用途径第81页
            6.2.4 VR-2385 Nsp1β影响 KPNA1 降解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的确定第81-85页
            6.2.5 PRRSV 病毒感染对细胞内 KPNA1 蛋白表达的影响第85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85-98页
            6.3.1 Nsp1β对 STAT1 和 KPNA1 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第85-86页
            6.3.2 Nsp1β对 KPNA1 表达的影响第86-88页
            6.3.3 Nsp1β影响 KPNA1 蛋白表达的作用途径第88-92页
            6.3.4 VR-2385 Nsp1β影响 KPNA1 降解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的确定第92-96页
            6.3.5 PRRSV 病毒感染对细胞内 KPNA1 蛋白表达的影响第96-98页
        6.4 讨论第98-101页
        6.5 小结第101-102页
结论第102-103页
本研究创新点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7页
缩略语及中英文对照第117-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作者简介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gr4基因在肠自稳态维持及肠炎中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城市供水水处理系统的建模、控制与运行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