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5-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3-22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1.1 适应症 | 第13-14页 |
1.2 非适应症 | 第14页 |
2 方法 | 第14-20页 |
2.1 穿刺及导管放置 | 第14页 |
2.2 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方法 | 第14-15页 |
2.3 房室旁道的定位 | 第15-19页 |
2.3.1 体表心电图定位 | 第15页 |
2.3.2 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心内旁路定位 | 第15-19页 |
2.4 确定靶点图 | 第19页 |
2.5 旁道消融的能量选择 | 第19-20页 |
2.6 旁道消融成功的标准 | 第20页 |
3 统计学方法 | 第20-22页 |
结果 | 第22-26页 |
1 AVRT射频消融治疗年份分布表图 | 第22页 |
2 民族分布图 | 第22-23页 |
3 性别及年龄分布 | 第23页 |
4 年龄构成比 | 第23-24页 |
5 旁道的分布特点 | 第24页 |
6 消融成功率及复发率 | 第24页 |
7 并发症 | 第24-26页 |
讨论 | 第26-33页 |
1 旁道的胚胎发生与组织解剖学 | 第26页 |
2 流行病学 | 第26-28页 |
3 发生机制 | 第28页 |
4 房室旁道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特征 | 第28-29页 |
4.1 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 | 第28-29页 |
4.2 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第29页 |
5 旁路的电生理、靶点及消融 | 第29-31页 |
5.1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内电生理特征 | 第29页 |
5.2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 第29-30页 |
5.3 靶点及消融 | 第30-31页 |
5.3.1 靶点图的标测及定位 | 第30页 |
5.3.2 旁道的消融 | 第30-31页 |
6 复发的可能原因及对策 | 第31页 |
7 手术有效性 | 第31-32页 |
8 手术的安全性 | 第32页 |
9 本研究结果的体会及意义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1页 |
综述 | 第4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47-48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