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 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商业银行破产概述 | 第12-20页 |
一、 商业银行破产的涵义 | 第12-13页 |
二、 商业银行破产的特殊性 | 第13-15页 |
(一) 银行业务的特殊性(高风险性) | 第13页 |
(二) 商业银行破产具有强烈的负外部性 | 第13-14页 |
(三) 银行危机具有强烈的传导性 | 第14-15页 |
三、 商业银行破产的可能性 | 第15-18页 |
(一) 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关系使商业银行走向破产成为可能 | 第15页 |
(二) 业务经营的高风险性决定了银行业比其他企业更具破产的可能 | 第15-16页 |
(三) 体制缺陷使商业银行自身走向破产成为可能 | 第16-18页 |
四、 商业银行破产的必要性 | 第18-20页 |
(一) 有利于维护银行业的稳健运行 | 第18页 |
(二) 有利于促进银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 第18页 |
(三) 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能力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0-25页 |
一、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现状 | 第20-22页 |
二、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2-25页 |
(一) 缺乏专门的银行破产法 | 第22页 |
(二) 银行监管不到位 | 第22-23页 |
(三) 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出台 | 第23页 |
(四) 商业银行破产责任制度不明确 | 第23-25页 |
第三章 部分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5-33页 |
一、 部分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分析 | 第25-30页 |
(一) 美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 | 第25-27页 |
(二) 英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 | 第27-28页 |
(三) 德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 | 第28-29页 |
(四) 日本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 | 第29页 |
(五) 俄罗斯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 | 第29-30页 |
二、 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33页 |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33-43页 |
一、 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立法目的 | 第33-34页 |
(一) 防范银行破产 | 第33页 |
(二) 保护存款人利益 | 第33-34页 |
(三) 保障金融安全 | 第34页 |
(四) 维护银行体系的正常“新陈代谢” | 第34页 |
二、 商业银行破产的标准 | 第34-36页 |
三、 商业银行破产申请人的范围 | 第36页 |
四、 破产管理人的选任及其职责 | 第36-38页 |
(一) 银行破产管理人的选任方式 | 第37页 |
(二) 破产管理人的任职资格 | 第37-38页 |
(三) 银行破产管理人的工作职责 | 第38页 |
五、 商业银行破产清算中的银行破产财产分配 | 第38-41页 |
六、 对破产负主要责任的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