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13-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2.1 家庭工作增益 | 第15-17页 |
2.1.1 家庭工作增益概念和内涵 | 第15-16页 |
2.1.2 家庭工作增益与相关变量研究 | 第16-17页 |
2.2 家庭支持 | 第17-18页 |
2.2.1 家庭支持的概念和内涵 | 第17页 |
2.2.2 家庭支持与相关变量研究 | 第17-18页 |
2.3 工作家庭边界理论 | 第18-22页 |
2.3.1 概念和内涵 | 第18-21页 |
2.3.2 工作家庭边界的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3 研究构想和假设提出 | 第22-26页 |
3.1 研究构想 | 第22-24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4-26页 |
4 研究一 家庭支持对家庭工作增益的影响研究 | 第26-32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4.2.1 被试和施测 | 第26-27页 |
4.2.2 研究工具 | 第27-28页 |
4.2.3 统计方法 | 第28页 |
4.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4.3.1 家庭支持量表测试统计性描述情况 | 第28-29页 |
4.3.2 家庭-工作增益量表测试统计性描述情况 | 第29页 |
4.3.3 回归模型摘要 | 第29-30页 |
4.3.4 回归模型的显著性评价 | 第30页 |
4.3.5 回归模型及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 | 第30-32页 |
5 研究二 家庭支持对家庭边界弹性能力的影响探究 | 第32-36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5.2.1. 被试和施测 | 第32页 |
5.2.2 研究工具 | 第32-33页 |
5.2.3 统计方法 | 第33页 |
5.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5.3.1 家庭支持量表测试统计性描述情况 | 第33页 |
5.3.2 家庭边界弹性能力量表测试统计性描述情况 | 第33页 |
5.3.3 回归模型摘要 | 第33-34页 |
5.3.4 回归模型的显著性评价 | 第34页 |
5.3.5 回归模型及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 | 第34-36页 |
6 研究三 家庭边界弹性能力对家庭-工作增益的影响探究 | 第36-40页 |
6.1 研究目的 | 第36页 |
6.2 研究方法 | 第36页 |
6.2.1 被试和施测 | 第36页 |
6.2.2. 研究工具 | 第36页 |
6.2.3. 统计方法 | 第36页 |
6.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6.3.1 家庭边界弹性能力量表测试统计性描述情况 | 第36页 |
6.3.2 家庭-工作增益量表测试统计性描述情况 | 第36页 |
6.3.3 回归模型摘要 | 第36-37页 |
6.3.4 回归模型的显著性评价 | 第37-38页 |
6.3.5 回归模型及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 | 第38-40页 |
7 研究四 家庭边界弹性能力在家庭支持和家庭-工作增益之间的作用 | 第40-44页 |
7.1 研究目的 | 第40页 |
7.2 研究方法 | 第40页 |
7.2.1. 被试和施测 | 第40页 |
7.2.2. 研究工具 | 第40页 |
7.2.3. 统计方法 | 第40页 |
7.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7.3.1 研究涉及的三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 第40-41页 |
7.3.3 中介效应作用分析 | 第41-44页 |
8 讨论 | 第44-47页 |
8.1 被试,测量工具和研究方法 | 第44页 |
8.2 家庭支持对家庭工作增益的影响 | 第44页 |
8.3 家庭边界弹性能力在家庭支持和家庭工作增益间的中介作用 | 第44-45页 |
8.4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 第45-46页 |
8.5 研究的价值与实践意义 | 第46-47页 |
9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研究用到的调查问卷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