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 锌的生物学功能 | 第12-14页 |
1.1 锌参与体内酶的组成 | 第12页 |
1.2 促进营养物质消化、抗腹泻、提高食欲 | 第12-13页 |
1.3 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3页 |
1.4 锌对机体免疫,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13-14页 |
2 锌对金属硫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14-18页 |
2.1 金属硫蛋白 | 第14页 |
2.2 MT与锌代谢的关系 | 第14-15页 |
2.3 锌对不同动物MT表达的影响 | 第15-18页 |
2.3.1 锌对家禽MT表达的影响 | 第16页 |
2.3.2 锌对哺乳动物MT表达的影响 | 第16-18页 |
3 锌在猪体内的吸收代谢 | 第18页 |
4 锌源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4.1 无机锌 | 第18-19页 |
4.2 有机锌—氨基酸螯合锌 | 第19-20页 |
5 本论文提出与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部分 试验部分 | 第21-49页 |
第一章 不同锌源及水平对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21-2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1.1 受试物 | 第21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21页 |
1.3 试验日粮 | 第21-22页 |
1.4 生产性能指标测定 | 第22页 |
1.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3页 |
2.1 不同锌源、不同锌水平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22-23页 |
3 讨论 | 第23-25页 |
4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不同锌源及水平对肥育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26-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1.1 受试物 | 第26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26页 |
1.3 试验日粮 | 第26页 |
1.4 仪器与试剂 | 第26页 |
1.4.1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1.4.2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1.5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 第26-27页 |
1.6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2.1 不同锌源及水平对生长肥育猪血清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 不同锌源、不同锌水平对生长肥育猪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 | 第28页 |
2.3 不同锌源及水平对生长肥育猪血清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的影响 | 第28-30页 |
2.4 不同锌源及水平对生长肥育猪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和尿素氮(SUN)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2.5 不同锌源及水平对生长肥育猪血清IgA、IgM和IgG含量的影响 | 第30-32页 |
3 讨论 | 第32-34页 |
3.1 不同锌源及水平对生长肥育猪血液含锌酶的影响 | 第32页 |
3.2 不同锌源及水平对生长肥育猪血液抗氧化酶活性及免疫能力的影响 | 第32-34页 |
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不同锌源及水平对肥育猪血液和组织锌沉积的影响 | 第35-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1.1 受试物 | 第35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35页 |
1.3 试验日粮 | 第35页 |
1.4 仪器与试剂 | 第35页 |
1.4.1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1.4.2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1.5 血液与组织锌含量测定方法 | 第35-36页 |
1.5.1 肝脏、肾脏、胰脏锌含量测定方法 | 第35-36页 |
1.5.2 血清锌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1.5.3 骨锌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1.6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6-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3 讨论 | 第39-41页 |
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不同锌源及水平对肥育猪胰脏金属硫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2-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1.1 受试物 | 第42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42页 |
1.3 试验日粮 | 第42页 |
1.4 仪器与试剂 | 第42-43页 |
1.4.1 主要仪器 | 第42页 |
1.4.2 主要试剂 | 第42-43页 |
1.5 猪胰脏金属硫蛋白mRNA测定 | 第43页 |
1.5.1 猪胰脏的采集方法 | 第43页 |
1.5.2 猪胰脏金属硫蛋白mRNA测定方法 | 第43页 |
1.6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3 讨论 | 第46-47页 |
4 小结 | 第47-49页 |
全文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