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青年工作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

新时期青年价值观教育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3页
一、价值观与青年价值观教育第13-16页
    (一)价值第13页
    (二)价值观第13-14页
    (三)青年价值观第14-15页
    (四)青年价值观教育第15-16页
二、新时期价值观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现状第16-27页
    (一)价值观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顾第16-18页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青年价值观教育第16页
        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青年价值观教育第16-17页
        3. 文革时期的青年价值观教育第17页
        4. 改革开放后的青年价值观教育第17-18页
    (二)新中国青年价值观教育取得的经验以及教训第18-19页
        1. 强调主导性第18页
        2. 重视主体性第18页
        3. 以人生价值观为核心第18-19页
        4. 提高青年整体素质第19页
    (三)新时期中国青年价值观及其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第19-27页
        1. 中国青年价值观的现状与特点第19-21页
        2. 新时期青年价值观发展出现的问题第21-22页
        3. 新时期青年价值观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第22-24页
        4. 新时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第24-27页
三、新时期青年价值观教育目标、模式、内容的构建第27-37页
    (一)新时期青年价值观教育的目标第27-30页
        1. 起始和基础目标:培养青年具有良好的公德意识第27-28页
        2. 发展和主导目标:培养青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第28-29页
        3. 最高和理想目标: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价值观第29-30页
    (二)新时期青年价值观教育模式第30-32页
        1. 传统教育模式分析第30-31页
        2. 新型教育模式的构建原则第31-32页
    (三)新时期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体系第32-37页
        1. 基础内容:尊重和责任第33页
        2. 主导性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33-34页
        3. 其他内容第34-37页
四、新时期青年价值观教育路径的创新思考第37-49页
    (一)教育新阵地:传统课堂和新兴传媒相结合第37-38页
    (二)教育新平台: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第38-39页
    (三)教育新途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第39-41页
    (四)教育新思路:榜样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第41-42页
    (五)教育新资源: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西方教育理论相结合第42-44页
    (六)教育新方向:基础文明教育与主导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第44-45页
    (七)教育新方法:灌输教育和感知体验相结合第45-49页
        1. 角色扮演法第46页
        2. 情景探究法第46-47页
        3. 道德冲突法第47页
        4. 互动讨论法第47-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1页
附录第51-52页
后记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民法治素养的现状及培养路径分析
下一篇:社会组织政治参与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