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分类学(系统微生物学)论文--应用微生物学论文

类芽孢杆菌B28抗氧化物质paenibactin的分离提纯、活性及结构鉴定

致谢第8-9页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文献综述第12-31页
    参考文献第24-31页
前言第31-35页
材料与方法第35-52页
    1 菌株第35页
    2 培养基第35-36页
    3 主要试剂第36-38页
        3.1 革兰氏染色第36-37页
        3.2 分离纯化第37页
        3.3 DNA超螺旋破坏实验第37页
        3.4 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第37页
        3.5 氨基酸分析第37页
        3.6 铁载体检测第37-38页
    4 主要器材第38-39页
    5 基于16S rDNA的B28菌株鉴定第39-43页
        5.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9页
        5.2 16S rDNA的扩增第39-40页
        5.3 目的条带的切胶回收第40-41页
        5.4 目的DNA与载体连接第41页
        5.5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1-42页
        5.6 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第42页
        5.7 白色菌落PCR验证第42-43页
        5.8 16S rDNA基因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第43页
    6 发酵液抗氧化活性的检测第43页
        6.1 FRAP法所用试剂第43页
        6.2 抗氧化活性测定步骤第43页
    7 菌株发酵流程第43-44页
        7.1 菌株活化第43-44页
        7.2 发酵培养基选定第44页
        7.3 扩大培养第44页
    8. 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第44-45页
        8.1 粗提物的制备第44页
        8.2 使用SPE C18小柱进一步分离第44-45页
        8.3 反相HPLC分离纯化第45页
    9 抗氧化能力和稳定性测定第45-50页
        9.1 FRAP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第45-46页
        9.2 DPPH法测定自由基清除能力第46-47页
        9.3 超螺旋DNA解链实验第47-50页
        9.4 化合物抗氧化能力稳定性测定第50页
    10 结构鉴定第50-52页
        10.1 HPLC测定样品纯度第50-51页
        10.2 质谱与核磁分析第51页
        10.3 氨基酸组成手性分析第51页
        10.4 铁离子对产量的影响第51-52页
结果与讨论第52-73页
    1 菌株B28的鉴定第52-54页
        1.1 形态特征第52页
        1.2 16S rDNA序列分析第52-54页
    2 菌株发酵与产物分离提纯第54-56页
        2.1 发酵培养基的选择第54页
        2.2 查找目标产物第54-55页
        2.3 目标化合物的粗提第55-56页
        2.4 目标化合物的精纯第56页
    3 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第56-62页
        3.1 化合物A分子量的确定第56-57页
        3.2 FRAP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实验结果第57-58页
        3.3 DPPH法测定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结果第58-59页
        3.4 超螺旋DNA解链实验结果第59-60页
        3.5 化合物A抗氧化能力稳定性实验结果第60-62页
    4 化合物的结构分析第62-73页
        4.1 HPLC初步对比检测第62页
        4.2 二级质谱检测第62-63页
        4.3 氨基酸手性分析第63-65页
        4.4 核磁共振碳氢波谱检测第65-68页
        4.5 化合物抗氧化机理初探第68-69页
        4.6 培养基中铁离子对产量的影响第69-73页
结论第73页
创新点第73-74页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2页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施氏假单胞菌F4降解黄曲霉毒素B1相关酶的分离、纯化及其特性研究
下一篇:拟南芥脂肪族芥子油苷侧链修饰酶FMOGS-OX4,6,7的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