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一般原理 | 第11-15页 |
(一) 社会救助的理论阐述 | 第11页 |
(二)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概念和性质 | 第11-12页 |
(三) 救助基金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12-15页 |
1. 国家责任理论 | 第12-13页 |
2. 社会福利理论 | 第13-15页 |
二、比较法的考察 | 第15-17页 |
(一) 加拿大和美国未获判决补偿基金 | 第15-16页 |
(二) 德国机动车事故损害赔偿基金 | 第16页 |
(三) 新西兰的意外事故全面无过失补偿制度 | 第16-17页 |
(四) 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补偿基金 | 第17页 |
(五) 小结 | 第17页 |
三、现行救助基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7-20页 |
(一) 功能定位不准 | 第18页 |
(二) 救助范围过窄 | 第18-19页 |
(三) 救助基金来源有限 | 第19-20页 |
(四) 受害人或者其亲属对救助基金的直接请求权不明确 | 第20页 |
四、救助基金制度的完善构想 | 第20-26页 |
(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强制保险制度 | 第20-22页 |
(二) 赋予救助基金私法人地位 | 第22页 |
(三) 适当扩大救助范围 | 第22-23页 |
(四) 赋予受害人及其亲属直接请求权 | 第23页 |
(五) 多渠道拓展救助基金来源 | 第23-26页 |
1. 将救助基金纳入国家专门财政预算 | 第24页 |
2. 扩大纳入基金的罚款范围 | 第24-25页 |
3. 从燃油税中提取适当比例纳入救助基金 | 第25-26页 |
(六) 强化社会化监督监管 | 第26页 |
结论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