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4-36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4-2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4-1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9-2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22-32页 |
1.2.1 有关环境成本概念界定的论述 | 第22-24页 |
1.2.2 有关环境成本内部化研究的论述 | 第24-28页 |
1.2.3 关于环境成本内部化激励政策的探讨 | 第28-31页 |
1.2.4 研究成果综合评述 | 第31-32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逻辑关系 | 第32-34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32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32-33页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 第34-3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35-36页 |
第2章 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府激励政策经济理论分析 | 第36-58页 |
2.1 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府激励政策相关概念 | 第36-39页 |
2.1.1 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概念 | 第36-38页 |
2.1.2 政府激励的内涵 | 第38页 |
2.1.3 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府激励政策的概念界定 | 第38-39页 |
2.2 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理论基础 | 第39-47页 |
2.2.1 环境外部性理论 | 第39-44页 |
2.2.2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 第44-47页 |
2.3 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激励政策理论 | 第47-56页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47-51页 |
2.3.2 激励性规制理论 | 第51-53页 |
2.3.3 环境成本内部化激励政策的经济分析 | 第53-5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3章 中国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府激励政策实践 | 第58-77页 |
3.1 中国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府激励政策发展 | 第58-62页 |
3.1.1 中国环境成本内部化政策的开端 | 第58-59页 |
3.1.2 中国环境成本内部化激励政策的发展 | 第59-61页 |
3.1.3 中国环境成本内部化政府激励政策的形成 | 第61-62页 |
3.2 中国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府激励政策措施 | 第62-66页 |
3.2.1 责任目标考核激励 | 第62-63页 |
3.2.2 重点工程示范激励 | 第63-64页 |
3.2.3 经济政策激励 | 第64-66页 |
3.3 中国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府激励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66-75页 |
3.3.1 价格激励政策应用不合理 | 第66-68页 |
3.3.2 税收激励政策体系不完善 | 第68-71页 |
3.3.3 生态补偿激励政策效果欠佳 | 第71-74页 |
3.3.4 排污权交易政策框架尚未形成 | 第74-7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4章 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77-103页 |
4.1 外部环境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 | 第77-79页 |
4.2 影响外部环境成本的变量及模型选择 | 第79-85页 |
4.2.1 变量的选择 | 第80-84页 |
4.2.2 扩展的STIRPAT模型及指标解释 | 第84-85页 |
4.3 外部环境成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85-93页 |
4.3.1 数据来源及分析 | 第86-89页 |
4.3.2 环境成本模型的计量分析 | 第89-93页 |
4.4 影响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因素 | 第93-101页 |
4.4.1 环境规制 | 第93-95页 |
4.4.2 外贸政策 | 第95-97页 |
4.4.3 排污权交易 | 第97-98页 |
4.4.4 环境技术效率 | 第98-100页 |
4.4.5 公众参与 | 第100-10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5章 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府激励政策相关方博弈分析 | 第103-127页 |
5.1 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府激励政策博弈分析基础 | 第103-108页 |
5.1.1 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府激励政策博弈模型 | 第103-105页 |
5.1.2 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府激励政策博弈均衡 | 第105-108页 |
5.2 各国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府激励政策利益博弈 | 第108-113页 |
5.2.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激励政策博弈分析 | 第108-110页 |
5.2.2 邻国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激励政策博弈分析 | 第110-113页 |
5.3 国内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府激励政策相关方博弈分析 | 第113-125页 |
5.3.1 政府与企业间的博弈分析 | 第113-116页 |
5.3.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博弈分析 | 第116-119页 |
5.3.3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三方动态博弈分析 | 第119-12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第6章 欧盟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府激励政策经验借鉴 | 第127-149页 |
6.1 欧盟环境成本内部化税收激励政策 | 第127-133页 |
6.1.1 欧盟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税收激励实践 | 第127-129页 |
6.1.2 欧盟环境成本内部化税收激励政策的经验及其发展趋势 | 第129-132页 |
6.1.3 欧盟环境成本内部化税收激励政策的效果 | 第132-133页 |
6.2 欧盟的生态补偿激励政策 | 第133-140页 |
6.2.1 欧盟的农业生态补偿激励政策 | 第134-135页 |
6.2.2 欧盟成员国生态补偿激励政策的实践 | 第135-138页 |
6.2.3 欧盟生态补偿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 | 第138-140页 |
6.3 欧盟的排放权交易激励政策 | 第140-147页 |
6.3.1 欧盟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建立与发展 | 第140-142页 |
6.3.2 欧盟排放权交易的激励政策体系 | 第142-145页 |
6.3.3 欧盟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效果 | 第145-14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47-149页 |
第7章 环境成本内部化政府激励政策设计 | 第149-179页 |
7.1 健全激励导向的环境成本内部化制度基础 | 第149-156页 |
7.1.1 完善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法规体系 | 第149-150页 |
7.1.2 健全环境污染排放标准体系 | 第150-151页 |
7.1.3 健全激励导向的环境成本内部化制度 | 第151-156页 |
7.2 价格激励政策设计 | 第156-161页 |
7.2.1 环境资源价格激励政策设计 | 第156-158页 |
7.2.2 环境补贴激励政策设计 | 第158-160页 |
7.2.3 环境保护价格政策设计 | 第160-161页 |
7.3 税收激励政策设计 | 第161-167页 |
7.3.1 环境税与环境收费的激励边界设计 | 第161-162页 |
7.3.2 税收激励体系设计 | 第162-164页 |
7.3.3 环境税制的设计 | 第164-167页 |
7.4 生态补偿激励政策设计 | 第167-172页 |
7.4.1 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 | 第167-169页 |
7.4.2 生态补偿激励标准的设计 | 第169-170页 |
7.4.3 生态补偿的支付制度设计 | 第170-172页 |
7.5 排污权交易激励政策设计 | 第172-178页 |
7.5.1 排污权初始分配方案设计 | 第173-175页 |
7.5.2 排污权交易的财政政策设计 | 第175-177页 |
7.5.3 排污权交易监管政策设计 | 第177-178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78-179页 |
结论 | 第179-181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189页 |
致谢 | 第189-190页 |
博士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