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缩略词 | 第5-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9页 |
| 1.1.1 “过渡区”近红外波段眼组织的光学性质 | 第12-15页 |
| 1.1.2 “过渡区”近红外激光眼损伤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1.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过渡区”近红外激光角膜损伤效应及其规律研究 | 第20-51页 |
| 2.1 1338 nm激光角膜损伤阈值随入射光斑直径的变化规律研究 | 第20-28页 |
| 2.1.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 2.1.2 实验结果 | 第21-26页 |
| 2.1.3 讨论 | 第26-28页 |
| 2.2 1319 nm激光角膜损伤阈值随照射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 | 第28-36页 |
| 2.2.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 2.2.2 实验结果 | 第30-34页 |
| 2.2.3 讨论 | 第34-36页 |
| 2.3 1338 nm激光角膜损伤及其修复的形态学观察 | 第36-50页 |
| 2.3.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 2.3.2 实验结果 | 第37-49页 |
| 2.3.3 讨论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三章 “过渡区”近红外激光视网膜损伤效应及其规律研究 | 第51-68页 |
| 3.1 眼轴长度和视网膜黑色素含量对 1319 nm激光视网膜损伤阈值的影响研究 | 第51-61页 |
| 3.1.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 3.1.2 实验结果 | 第52-59页 |
| 3.1.3 讨论 | 第59-61页 |
| 3.2 1319 nm激光视网膜损伤阈值随照射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 | 第61-67页 |
| 3.2.1 材料与方法 | 第61页 |
| 3.2.2 实验结果 | 第61-65页 |
| 3.2.3 讨论 | 第65-67页 |
| 小结 | 第67-68页 |
| 第四章 “过渡区”近红外激光在眼内传输的理论计算 | 第68-80页 |
| 4.1 四折面模型眼 | 第68-69页 |
| 4.2 高斯光束 ABCD 定律 | 第69-70页 |
| 4.3 计算结果 | 第70-76页 |
| 4.4 讨论 | 第76-78页 |
| 小结 | 第78-80页 |
| 全文总结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 附录 | 第87-93页 |
| 个人简历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