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3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国外理论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理论综述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页 |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农村金融体系基础理论 | 第13-16页 |
·农村金融的基本概念 | 第13页 |
·现代农村金融对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 第13-14页 |
·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 | 第14-16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历史、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6-22页 |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历史沿革 | 第16-17页 |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分析 | 第17-19页 |
·总体现状概述 | 第17页 |
·正规金融体系 | 第17-19页 |
·非正规金融体系 | 第19页 |
·存在问题与挑战 | 第19-22页 |
·大量金融资源从农村流向城市 | 第20页 |
·正规金融机构支农力度减弱 | 第20-21页 |
·存在明显的二元金融结构 | 第21页 |
·信贷业务的成本较高 | 第21-22页 |
第四章 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分析 | 第22-28页 |
·农村金融需求分析 | 第22-24页 |
·农村金融市场总体需求特征 | 第22-23页 |
·农户需求分析 | 第23-24页 |
·乡镇企业需求分析 | 第24页 |
·农村金融供给分析 | 第24-26页 |
·农村金融市场总体供给特征 | 第24-25页 |
·正规金融供给分析 | 第25页 |
·非正规金融供给分析 | 第25-26页 |
·农村金融供求失衡分析 | 第26-28页 |
·供给主体区域布局失衡 | 第26页 |
·供求资金量失衡 | 第26-27页 |
·供求品种失衡 | 第27页 |
·供给成本与承受力失衡 | 第27页 |
·风险控制失衡 | 第27-28页 |
第五章 国外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第28-33页 |
·国外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特点 | 第28页 |
·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体系 | 第28-30页 |
·美国 | 第28-29页 |
·德国 | 第29-30页 |
·日本 | 第30页 |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体系 | 第30-32页 |
·印度 | 第30-31页 |
·孟加拉国 | 第31-32页 |
·国外农村金融体系的经验与启示 | 第32-33页 |
·加强政策性金融建设 | 第32页 |
·发挥合作金融组织作用 | 第32页 |
·建立农业保险制度 | 第32页 |
·完备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 | 第32-33页 |
第六章 农村金融市场借贷交易模型及影响信贷交易因素分析 | 第33-37页 |
·构建模型 | 第33-34页 |
·模型假设条件 | 第33页 |
·贷方的收益函数 | 第33页 |
·借方的收益函数 | 第33页 |
·约束条件 | 第33-34页 |
·讨论利率管制对交易达成的影响 | 第34页 |
·讨论信用风险对交易达成的影响 | 第34-35页 |
·讨论担保抵押机制对交易达成的影响 | 第35-37页 |
第七章 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与政策建议 | 第37-42页 |
·构建我国农村金融多层次供求体系 | 第37-38页 |
·商业信贷供给与龙头企业需求配套 | 第37页 |
·微型信贷供给与温饱型农户需求配套 | 第37-38页 |
·小额信贷供给与市场型农户、一般乡镇企业需求配套 | 第38页 |
·突出政策性金融的主力军作用 | 第38-39页 |
·建立新型农村贷款抵押担保机制 | 第39-40页 |
·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农业保险机制 | 第40页 |
·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和监管制度 | 第40-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