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新思路研究

中文摘要第13-15页
ABSTRACT第15-16页
导论第17-28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7-18页
    二、选题意义第18-20页
        (一) 理论意义第19页
        (二) 现实意义第19-20页
    三、研究述评第20-26页
        (一) 研究的总体情况第20-21页
        (二) 研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第21-26页
        (三) 研究的发展趋势第26页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26-28页
        (一) 研究方法第26-27页
        (二) 研究创新之处第27-28页
第一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新思路的形成基础第28-41页
    一、现实背景第28-32页
        (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第28-29页
        (二)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第29-30页
        (三) 改革进入攻坚期第30-31页
        (四) 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第31-32页
    二、理论来源第32-36页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民生思想第32-33页
        (二)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民生思想第33-35页
        (三)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第35-36页
    三、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民生建设经验借鉴第36-41页
        (一) 重视法治保障第37-38页
        (二)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第38-39页
        (三)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第39-41页
第二章 以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导向第41-54页
    一、民生建设需要保障社会公平的制度第41-43页
        (一) 加紧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第41-42页
        (二) 逐步建立权利、机会和规则公平的保障体系第42-43页
    二、把坚决反腐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第43-46页
        (一) 腐败问题易滋生社会不公现象第44-45页
        (二) 民生改善需要廉洁的党和政府第45-46页
    三、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第46-50页
        (一) 打破垄断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第46-47页
        (二) 治理道德失范营造公平的社会氛围第47-49页
        (三) 让人民群众成为保障社会公平的主体力量第49-50页
    四、社会政策“托底”的民生发展思路第50-54页
        (一) 织密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第50-51页
        (二) 坚决守住民生底线第51页
        (三) 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战略第51-54页
第三章 把保障基本民生作为民生建设的重点第54-70页
    一、把促进教育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54-57页
        (一) 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第54-55页
        (二) 更加注重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第55-56页
        (三) 重点关注教育的机会公平第56-57页
    二、注重从政府责任和权益保障方面促进就业第57-61页
        (一) 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第58页
        (二) 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制度第58-59页
        (三) 增强失业保险对于促进就业的作用第59-60页
        (四) 让法律成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坚实保障第60-61页
    三、积极推动医疗保障制度的全民覆盖工程第61-64页
        (一) 更加注重医改细节的完善进步第61-63页
        (二) 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救助机制第63页
        (三) 深入推进县级以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63-64页
    四、努力促进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与完善第64-67页
        (一) 注重推进养老金的公平改革第65-67页
        (二) 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第67页
    五、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第67-70页
        (一) 着力推进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第68页
        (二) 以满足困难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为重点第68-70页
第四章 注重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第70-78页
    一、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辅相成第70-73页
        (一)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前提和基础第70-72页
        (二) 民生改善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第72-73页
    二、更好促进收入分配政策的公平公正第73-75页
        (一) 收入分配政策的公平推进对于民生建设的意义第73-74页
        (二) 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愈加趋向公平第74-75页
    三、政绩考核注重经济发展实效和民生指标第75-78页
        (一) 把经济发展的成果落实于民生建设之中第76页
        (二) 官员政绩考核更加注重民生指标第76-78页
第五章 以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新领域第78-88页
    一、大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民生建设的领域第78-80页
        (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第79页
        (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生建设的重要保障第79-80页
    二、从治理污染着手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第80-83页
        (一) 生态污染治理指标细化第80-81页
        (二)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办法第81-82页
        (三) 从资源节约入手切实把环境污染治理好第82-83页
    三、从保护生态环境着手筑牢民生建设的环境基础第83-85页
        (一) 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第83-84页
        (二) 优化国土空间的开发格局第84页
        (三) 充分发挥公众环保的力量第84-85页
    四、把制度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保证第85-88页
        (一)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第85-86页
        (二)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第86-88页
第六章 着力完善民生保障的法治基础第88-97页
    一、把法治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第88-90页
        (一) 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规草案第89页
        (二) 发挥法治的监督作用第89-90页
    二、进一步完善民生建设领域立法第90-92页
        (一) 加强社会组织立法第90-91页
        (二) 制定社区矫正法第91页
        (三) 重视环保税立法第91-92页
    三、夯实民生保障的司法基础第92-94页
        (一) 积极保证司法案件的公平正义第93-94页
        (二) 深化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第94页
    四、让“全民守法”成为推动民生建设的强大力量第94-97页
        (一) 提升民众法律素质是未来法治工作的新思路第95页
        (二) “全民守法”有助于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第95-97页
结语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6-107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创新研究
下一篇: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