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生活论文

罗田县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3 研究现状述评第16页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6-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页
        1.4.2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17-18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8-21页
    2.1 概念界定第18-19页
        2.1.1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内涵第18页
        2.1.2 农户参与生活垃圾治理行为第18-19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19-21页
        2.2.1 公共产品理论第19页
        2.2.2 合作治理理论第19页
        2.2.3 理性小农理论第19-20页
        2.2.4 A-B-C理论第20-21页
第三章 罗田县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分析第21-33页
    3.1 罗田县相关情况简介第21页
    3.2 罗田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第21-26页
    3.3 罗田县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第26-30页
        3.3.1 样本地选择第26页
        3.3.2 集体访谈概况第26-27页
        3.3.3 问卷设计与说明第27-28页
        3.3.4 问卷调查概况第28-30页
    3.4 罗田县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问题第30-33页
        3.4.1 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认知度低第30页
        3.4.2 生活垃圾治理经验较少且年龄结构老化第30-31页
        3.4.3 缺乏共同筹资意愿第31页
        3.4.4 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善第31页
        3.4.5 农村政策协同、社会组织参与垃圾治理不足第31-33页
第四章 罗田县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3-42页
    4.1 logistic模型简介第33-34页
    4.2 指标选取第34-35页
        4.2.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第34页
        4.2.2 解释变量的选取第34-35页
    4.3 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第35-37页
    4.4 影响因素分析第37-41页
        4.4.1 个人特征第38-39页
        4.4.2 个人认知第39页
        4.4.3 家庭特征第39-40页
        4.4.4 生活垃圾治理制度及政策环境第40-41页
    4.5 结论第41-42页
第五章 提高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的对策建议第42-47页
    5.1 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户思想认识第42-43页
    5.2 优化多元资金筹集机制,整合资金加大投入第43-44页
    5.3 健全村集体生活垃圾治理制度,明确农户和集体职责第44-45页
    5.4 发挥党员、村干部带头作用,提高农户参与意识第45页
    5.5 加强农村政策协同,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附录第51-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龙口市海岱工业园和泳汶河污水处理厂污染物运移数值模拟及污染区划分
下一篇:中国三大产业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1987-2012)--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