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0.1 虹影小说“边缘人”形象研究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 第10-11页 |
0.2 虹影小说中“边缘人”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0.3 虹影小说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 虹影自身边缘地位的生成 | 第15-21页 |
1.1 饥饿年代:亲情的冷漠与阻隔 | 第15-16页 |
1.2 海外漂泊:“居其地不解其情” | 第16-17页 |
1.3 性别边缘:男权文化的压迫 | 第17-19页 |
1.4 私生身份:幼女的尴尬与落寞 | 第19-21页 |
2 创作主体与“边缘人”形象的主体同构 | 第21-30页 |
2.1 城市贫民出身与社会主流群体之外的游离 | 第21-23页 |
2.2 寓居海外与东西方文化夹缝中的漂泊流散 | 第23-25页 |
2.3 坎坷情路与爱恋的灵肉创伤 | 第25-27页 |
2.4 私生身份与家庭关系无着的生命苦难 | 第27-30页 |
3 “边缘人”的形象类型 | 第30-39页 |
3.1 社会宏大事件之外的“游离者” | 第30-32页 |
3.2 多元文化碰撞中的“夹缝人” | 第32-34页 |
3.3 同性爱恋与精神重压下的“零余者” | 第34-36页 |
3.4 情感缺失与真爱的“渴望者” | 第36-39页 |
4 “边缘人”形象的艺术塑造 | 第39-47页 |
4.1 “叙述的狂喜”与身世经历的传奇性 | 第39-41页 |
4.2 虚幻的梦境与精神开掘的深刻性 | 第41-44页 |
4.3 交错的时空与悲剧命运的轮回性 | 第44-47页 |
5 “边缘人”形象的价值意义 | 第47-54页 |
5.1 现实意义:边缘群体的关注与个体生命的尊重 | 第47-49页 |
5.2 历史价值:边缘生成的追问与人性关怀的呼唤 | 第49-50页 |
5.3 文化审美:“边缘人”的谱系与边缘感的超越 | 第50-54页 |
结束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