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徐家围子断陷走滑构造成因机制及对深层天然气的控制作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7-10页
前言第10-17页
    0.1 选题来源、目的及意义第10页
    0.2 研究现状第10-15页
        0.2.1 走滑构造研究现状第10-14页
        0.2.2 徐家围子地区研究现状第14-15页
    0.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第15-16页
        0.3.1 研究内容第15页
        0.3.2 研究思路第15-16页
    0.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6-17页
第一章 徐家围子断陷区域地质概况第17-22页
    1.1 区域构造背景第17-18页
    1.2 地层层序特征第18-19页
    1.3 盆地形成演化过程第19-20页
        1.3.1 断陷阶段第19-20页
        1.3.2 坳陷阶段第20页
        1.3.3 构造反转阶段第20页
    1.4 深层天然气生储盖组合及天然气分布规律第20-22页
第二章 徐家围子断陷走滑构造样式第22-35页
    2.1 徐家围子断陷主走滑位移带与伴生构造组合样式第22-30页
        2.1.1 走滑伴生构造类型、特征及排列方式第22-26页
        2.1.2 徐家围子断陷走滑伴生构造特征第26-30页
    2.2 徐家围子断陷主走滑断裂间组合样式第30-35页
        2.2.1 主走滑断裂组合样式第30-31页
        2.2.2 徐家围子断陷主走滑断裂特征第31-35页
第三章 徐家围子断陷走滑构造成因机制及变形特征第35-55页
    3.1 含油气盆地走滑构造成因机制类型及特征第35-37页
    3.2 徐家围子断陷不同时期走滑构造演化过程及成因机制第37-55页
        3.2.1 断陷期构造演化过程及成因机制第38-49页
        3.2.2 坳陷-反转期构造演化过程及成因机制第49-55页
第四章 徐家围子断陷走滑构造演化对深层天然气的控制作用第55-66页
    4.1 断陷期主动走滑变形控制深层天然气成藏模式第55-61页
        4.1.1 火石岭组时期主动走滑变形控制初始走滑盆地雏形的形成第55-57页
        4.1.2 沙河子组时期走滑-伸展复合变形控制煤系烃源岩的形成与分布第57-60页
        4.1.3 营城组时期主动走滑变形控制火山岩储层的形成与分布第60-61页
    4.2 坳陷期张扭变形控制“改造”储层和原生天然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第61-63页
    4.3 反转期压扭变形控制次生天然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第63-66页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饱和黄土液化过程中土体残余变形与孔隙压力的演变机理
下一篇:大庆龙虎泡油田高台子油层沉积微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