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咖啡酸苯乙酯与四甲基尿酸抗镉致小鼠糖尿病肾病作用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2-24页
    1.1 糖尿病肾病第12-14页
        1.1.1 糖尿病肾病的定义第12页
        1.1.2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第12-14页
        1.1.3 糖尿病肾病代谢组学的研究意义第14页
    1.2 镉诱发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第14-17页
        1.2.1 镉的生物学影响第14页
        1.2.2 镉的肾脏毒性第14-15页
        1.2.3 镉诱发糖尿病肾病的影响第15-17页
        1.2.4 镉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第17页
    1.3 代谢组学的概述第17-22页
        1.3.1 代谢组学的定义及特点第17-18页
        1.3.2 代谢组学与其他组学的关系第18页
        1.3.3 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4 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技术第19-21页
        1.3.5 代谢组学在药学中的应用第21-22页
    1.4 咖啡酸苯乙酯介绍第22-23页
    1.5 四甲基尿酸的介绍第23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方案第23-24页
2 糖尿病肾病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生化指标检测第24-40页
    2.1 实验材料第24-25页
        2.1.1 实验试剂第24-25页
        2.1.2 实验仪器第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27页
        2.2.1 实验动物及饲料第25页
        2.2.2 模型建立第25-26页
        2.2.3 小鼠生活观察第26页
        2.2.4 体重变化及脏器系数第26-27页
    2.3 血清中生化指标的检测第27-30页
        2.3.1 总胆固醇第27页
        2.3.2 甘油三脂第27-28页
        2.3.3 高密度脂蛋白第28页
        2.3.4 低密度脂蛋白第28-29页
        2.3.5 N-乙酰β-D-氨基葡糖糖苷酶第29-30页
    2.4 组织形态学观察第30页
    2.5 结果第30-36页
        2.5.1 小鼠生长情况第30页
        2.5.2 小鼠脏器系数第30-32页
        2.5.3 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第32-36页
        2.5.4 组织形态学结果第36页
    2.6 讨论第36-38页
    2.7 本章小结第38-40页
3 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给药前后血清代谢物谱的UPLC/Q/TOF分析第40-58页
    3.1 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给药前血清代谢物谱的分析第40-50页
        3.1.1 材料第40页
        3.1.2 血清样本制备第40-41页
        3.1.3 血清代谢谱分析条件第41-42页
        3.1.4 血清代谢谱数据预处理方法第42-43页
        3.1.5 代谢组学分析结果第43-44页
        3.1.6 糖尿病肾病小鼠血清的生物标志物第44-47页
        3.1.7 讨论第47-50页
    3.2 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给药后血清代谢物谱UPLC/Q/TOF分析第50-56页
        3.2.1 材料第50页
        3.2.2 方法第50页
        3.2.3 结果第50-56页
        3.2.4 讨论第56页
    3.3 本章小结第56-58页
4 镉致糖尿病肾病小鼠发病机理及天然活性成分保护机制的研究第58-71页
    4.1 实验材料第58-59页
        4.1.1 实验试剂第58-59页
        4.1.2 实验仪器第59页
    4.2 实验方法第59-64页
        4.2.1 动物模型建立第59-60页
        4.2.2 样品蛋白含量测定第60页
        4.2.3 样品谷胱甘肽含量测定第60-61页
        4.2.4 样品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测定第61页
        4.2.5 样品过氧化氢酶含量测定第61-62页
        4.2.6 样品一氧化氮含量测定第62-63页
        4.2.7 样品蛋白糖基化含量测定第63页
        4.2.8 样品丙二醛含量测定第63-64页
    4.3 实验结果第64-67页
        4.3.1 DN模型肾脏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第64页
        4.3.2 DN模型肾脏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第64页
        4.3.3 DN模型肾脏蛋白糖基化含量的变化第64页
        4.3.4 DN模型肾脏过氧化氢酶含量的变化第64页
        4.3.5 DN模型肾脏超氧化歧化酶含量的变化第64-66页
        4.3.6 DN肾病模型肾脏谷胱甘肽含量的变化第66-67页
    4.4 讨论第67-69页
        4.4.1 咖啡酸苯乙酯作用机制研究第67-69页
        4.4.2 四甲基尿酸作用机制的研究第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5. 结论第71-73页
    5.1 结论第71页
    5.2 创新点第71-72页
    5.3 展望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附录A第80-82页
附录B第82-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出版的著作目录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lavokawain A的Ⅰ相代谢途径及其对细胞色素P450酶影响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天然植物抗菌液对小鼠糖尿病足溃疡及烫伤治疗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