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探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5页
    一、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3页
    三、研究思路第13-14页
    四、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一章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形成第15-25页
    第一节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第15-20页
        一、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第15-16页
        二、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第16-17页
        三、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理论第17-18页
        四、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第18-20页
    第二节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形成过程第20-25页
        一、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初步形成第21页
        二、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正式形成第21-22页
        三、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第22-23页
        四、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成熟第23-25页
第二章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5-40页
    第一节 邓小平关于党内协商民主的思想第25-29页
        一、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第25-26页
        二、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第26-27页
        三、健全党内选举制度第27-28页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第28页
        五、注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第28-29页
    第二节 邓小平关于党际协商民主的思想第29-35页
        一、提出“十六字”方针第29-30页
        二、把党际协商民主上升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第30-33页
        三、推进党际协商民主制度化、法制化第33-35页
    第三节 邓小平关于社会协商民主的思想第35-40页
        一、重视以社会协商的方式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和矛盾第35-36页
        二、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和广泛倾听群众意见的决策机制第36-37页
        三、畅通公民利益诉求渠道第37-38页
        四、提高行使公共权力的透明度和公民在公权行使中的话语权第38-40页
第三章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当代价值第40-45页
    第一节 有助于健全党内协商民主制度,实现党内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第40-41页
    第二节 有助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建设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良性互动第41-42页
    第三节 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第42-43页
    第四节 有助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下一篇:马克思社会公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