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6-40页 |
1 西医学对CAG的认识 | 第16-27页 |
1.1 CAG的病因 | 第16-18页 |
1.1.1 Hp感染 | 第16页 |
1.1.2 浅表性胃炎继发 | 第16-17页 |
1.1.3 胆汁返流 | 第17页 |
1.1.4 长期烟酒嗜好 | 第17-18页 |
1.2 CAG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 第18-21页 |
1.2.1 增殖凋亡失衡 | 第18-19页 |
1.2.2 CAG与细胞因子 | 第19-21页 |
1.3 CAG的诊断 | 第21-23页 |
1.3.1 内镜下诊断 | 第21-23页 |
1.3.1.1 诊断参照标准 | 第21页 |
1.3.1.2 现状分析 | 第21-23页 |
1.3.2 病因诊断 | 第23页 |
1.4 CAG的治疗 | 第23-27页 |
1.4.1 一般治疗 | 第23-24页 |
1.4.2 药物治疗 | 第24-27页 |
1.4.2.1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 第24-25页 |
1.4.2.2 保护胃黏膜,增加黏膜营养 | 第25-26页 |
1.4.2.3 改善胃动力,抑制反流 | 第26页 |
1.4.2.4 其他治疗 | 第26-27页 |
1.4.3 内镜微创治疗 | 第27页 |
1.5 结语 | 第27页 |
2 中医学对CAG的认识 | 第27-40页 |
2.1 对CAG病名的认识 | 第27-28页 |
2.2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8-29页 |
2.3 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 第29-36页 |
2.3.1 辨证分型治疗 | 第29-30页 |
2.3.2 针对单一证型的治疗 | 第30页 |
2.3.3 固定方治疗 | 第30-31页 |
2.3.4 自拟方加减 | 第31页 |
2.3.5 医家独到见解 | 第31-32页 |
2.3.6 针灸及针药结合治疗 | 第32-33页 |
2.3.7 中成药治疗 | 第33-34页 |
2.3.8 常用中药及复方 | 第34-36页 |
2.3.9 其他治疗 | 第36页 |
2.4 中医药治疗 CAG 的机制研究 | 第36-38页 |
2.4.1 中医药对 CAG 增殖与凋亡的研究 | 第36-37页 |
2.4.2 中医药对CAG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 | 第37-38页 |
2.4.3 中医药对CAG抗氧化机制的研究 | 第38页 |
2.5 结语 | 第38-40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40-64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0-42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1.1.1 实验药物和实验试剂 | 第40-41页 |
1.1.2 实验动物 | 第41页 |
1.2 器械及仪器 | 第41-4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2-54页 |
2.1 动物及分组 | 第42-43页 |
2.2 模型建立 | 第43页 |
2.3 给药 | 第43-44页 |
2.4 标本采样 | 第44页 |
2.5 HE染色 | 第44-45页 |
2.6 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蛋白表达量 | 第45-52页 |
2.6.1 胃黏膜组织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45页 |
2.6.2 蛋白定量及标准曲线 | 第45-46页 |
2.6.3 JAK1及STAT3蛋白的检测 | 第46-52页 |
2.6.3.1 试剂配制 | 第46-48页 |
2.6.3.2 具体实验步骤 | 第48-51页 |
2.6.3.2.1 STAT3蛋白检测步骤 | 第48-50页 |
2.6.3.2.2 JAK1蛋白检测步骤 | 第50-51页 |
2.6.3.3 灰度值分析 | 第51-52页 |
2.7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JAK1及STAT3基因表达量 | 第52-54页 |
2.7.1 Trizol法提取胃黏膜组织总RNA | 第52页 |
2.7.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总RAN浓度 | 第52-53页 |
2.7.3 体外反转录生成c DNA | 第53页 |
2.7.4 SYBR法检测基因扩增 | 第53-54页 |
2.7.5 计算方法 | 第54页 |
2.8 统计学分析 | 第5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4-64页 |
3.1 大鼠一般状态观察 | 第54-55页 |
3.2 大鼠体重变化 | 第55-57页 |
3.2.1 大鼠造模前后体重变化 | 第55-56页 |
3.2.2 大鼠治疗前后体重变化 | 第56-57页 |
3.3 胃黏膜肉眼形态观察 | 第57页 |
3.4 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观察 | 第57-59页 |
3.5 western blotting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胃黏膜蛋白表达结果 | 第59-61页 |
3.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胃黏膜JAK1、STAT3mRNA表达 | 第61-64页 |
3.6.1 扩增曲线 | 第61页 |
3.6.2 表达结果 | 第61-64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64-73页 |
1.JAK1/STAT3信号通路与CAG | 第64-70页 |
1.1 对JAK1/STAT3信号通路的认识 | 第64-65页 |
1.2 JAK/STAT信号通路的调控 | 第65-66页 |
1.3 JAK/STAT与其他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 | 第66页 |
1.4 STAT3对下游基因的调控 | 第66-67页 |
1.5 JAK/STAT通路与炎症 | 第67-68页 |
1.6 CAG与细胞凋亡 | 第68-69页 |
1.7 JAK1/STAT3信号通路与CAG | 第69-70页 |
2.复方中药安胃汤治疗CAG的作用 | 第70-71页 |
3.安胃汤治疗和逆转CAG的机制探讨 | 第71-73页 |
第四部分 结语 | 第73-75页 |
1 结论 | 第73页 |
2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92页 |
缩略词表 | 第92-93页 |
附图一:各位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HE 染色×100) | 第93-95页 |
附图二:JAK1、STAT3 及 GAPDH 的扩增曲线和溶解曲线 | 第95-98页 |
综述 | 第98-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