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1.3 柴油发电机组的发展和特点 | 第11-13页 |
1.3.1 柴油机的发展 | 第11-12页 |
1.3.2 三相交流同步发电机的发展 | 第12-13页 |
1.3.3 柴油发电机控制系统的发展 | 第13页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黑启动柴油机容量计算 | 第15-28页 |
2.1 柴油机参与黑启动的条件 | 第15-16页 |
2.2 黑启动柴油机容量计算 | 第16-21页 |
2.2.1 项目概况 | 第16页 |
2.2.2 计算输入条件 | 第16-18页 |
2.2.3 根据全部负载依次投运计算发电机组容量 | 第18页 |
2.2.4 根据发电机短时过负荷能力计算发电机组容量 | 第18-19页 |
2.2.5 根据最大负荷加载时允许的电压降计算发电机组容量 | 第19-21页 |
2.2.6 计算结果分析 | 第21页 |
2.3 减小黑启动柴油发电机计算容量的优化措施 | 第21-22页 |
2.3.1 结合工艺系统配置,优化辅机启动顺序 | 第21-22页 |
2.3.2 提高柴油发电机组过负荷能力 | 第22页 |
2.3.3 减小柴油发电机暂态电抗 | 第22页 |
2.4 柴油发电机组类型选择 | 第22-27页 |
2.4.1 高速轻柴油机和中低速重柴油机特点简介 | 第22-24页 |
2.4.2 柴油机配置方案选择 | 第24-26页 |
2.4.3 用于黑启动的高速轻柴油机单机容量选择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仿真分析 | 第28-36页 |
3.1 模型参数输入 | 第28-32页 |
3.1.1 柴油发电机模型输入 | 第29-30页 |
3.1.2 电动机模型输入 | 第30-32页 |
3.1.3 等效负荷模型输入 | 第32页 |
3.2 软件仿真电动机动态起动 | 第32-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柴油进行黑启动试验 | 第36-50页 |
4.1 柴油机黑启动系统构成 | 第36-37页 |
4.2 柴油发电机组并机条件 | 第37-39页 |
4.2.1 电压幅值判据 | 第37页 |
4.2.2 频率判据 | 第37-38页 |
4.2.3 相位判据 | 第38页 |
4.2.4 并机运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38-39页 |
4.3 机组黑启动前准备 | 第39-42页 |
4.3.1 主厂房内准备工作 | 第40-41页 |
4.3.2 柴油发电机组厂房内准备工作 | 第41-42页 |
4.4 黑启动试验过程 | 第42-49页 |
4.4.1 | 第43-44页 |
4.4.2 黑启动过程监测数据 | 第44-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