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人眼特征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疲劳检测技术分类第9-11页
        1.2.1 基于机动车行为特征的检测第9页
        1.2.2 基于驾驶员生理特征的检测第9-10页
        1.2.3 基于驾驶员行为特征的检测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2-14页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13页
        1.4.2 论文结构安排第13-14页
第2章 疲劳驾驶检测相关技术背景第14-19页
    2.1 人脸检测技术第14-15页
    2.2 人眼定位技术第15-16页
    2.3 人眼状态识别方法第16-17页
    2.4 常用的疲劳判定方法第17-18页
    2.5 本章总结第18-19页
第3章 疲劳驾驶检测系统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第19-23页
    3.1 疲劳驾驶检测系统需求分析第19-20页
        3.1.1 功能需求第19-20页
        3.1.2 性能需求第20页
    3.2 疲劳驾驶检测系统概要设计第20-22页
        3.2.1 功能模块设计第20-21页
        3.2.2 疲劳检测流程设计第21-22页
    3.3 本章总结第22-23页
第4章 疲劳驾驶检测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第23-45页
    4.1 视频采集第23-24页
    4.2 图像预处理第24-27页
        4.2.1 灰度化第24-25页
        4.2.2 求直方图第25-26页
        4.2.3 直方图均衡化第26-27页
        4.2.4 中值滤波第27页
    4.3 人脸检测第27-35页
        4.3.1 Haar-like特征第27-29页
        4.3.2 积分图像第29-30页
        4.3.3 Adaboost算法的原理第30-32页
        4.3.4 实验结果分析第32-35页
    4.4 人眼定位第35-38页
        4.4.1 基于灰度投影的人眼粗定位第35-37页
        4.4.2 基于分块复杂度的人眼精定位第37-38页
    4.5 人眼状态识别第38-40页
        4.5.1 均值投影第39页
        4.5.2 方差投影第39-40页
    4.6 疲劳判定第40-43页
        4.6.1 PERCLOS方法概述第40-42页
        4.6.2 驾驶员疲劳检测第42-43页
    4.7 疲劳报警第43-44页
    4.8 本章总结第44-45页
第5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第45-54页
    5.1 系统实现环境第45-46页
    5.2 系统测试第46-53页
        5.2.1 系统测试界面第46-48页
        5.2.2 不同光线下测试第48-49页
        5.2.3 不同姿态下测试第49-51页
        5.2.4 戴眼镜与不戴眼镜下测试第51-53页
    5.3 本章总结第53-5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4-56页
    6.1 研究工作总结第54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柔性形态学的彩色图像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