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油田开发管理平台 | 第10-11页 |
1.2.2 基于Agent的软件工程 | 第11-12页 |
1.3 课题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2-13页 |
1.4 论文组织方式 | 第13-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基于Agent的三次采油动态集成平台框架设计 | 第15-27页 |
2.1 三次采油开发现状及分析 | 第15-20页 |
2.1.1 三次采油开发现状 | 第15-19页 |
2.1.2 三次采油业务综述及现存问题分析 | 第19-20页 |
2.1.3 应用技术分析 | 第20页 |
2.2 相关理论及技术综述 | 第20-25页 |
2.2.1 数据集成系统构建方法及难点 | 第20-22页 |
2.2.2 Agent体系结构与通信机制研究 | 第22-25页 |
2.3 基于Agent的三次采油动态集成平台模型结构 | 第25-26页 |
2.4 平台设计难点及解决办法 | 第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三次采油动态集成平台模型设计 | 第27-47页 |
3.1 数据集成功能设计 | 第27-35页 |
3.1.1 数据集成实现方法 | 第27页 |
3.1.2 数据模型总体结构 | 第27-28页 |
3.1.3 业务补充数据获取方式 | 第28-29页 |
3.1.4 数据实体分类 | 第29页 |
3.1.5 数据模型详细设计 | 第29-33页 |
3.1.6 基于Agent的数据集成管理模型设计 | 第33-35页 |
3.2 基于Agent的三次采油业务集成 | 第35-37页 |
3.2.1 三次采油业务结构 | 第35-36页 |
3.2.2 基础业务功能设计 | 第36页 |
3.2.3 基于Agent的业务集成模型 | 第36-37页 |
3.3 Agent模型结构及工作机制 | 第37-44页 |
3.3.1 Agent实现体系结构设计 | 第37-40页 |
3.3.2 Agent环境感知机制研究 | 第40-41页 |
3.3.3 Agent通信机制 | 第41-44页 |
3.4 基于注册机制的Agent组织管理 | 第44-46页 |
3.4.1 基于FIPA协议的管理标准 | 第44-45页 |
3.4.2 Agent组织管理模型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基于组件技术的Agent实现 | 第47-55页 |
4.1 Agent实现方式 | 第47页 |
4.2 基于组件技术的Agent实现 | 第47-51页 |
4.2.1 组件模型规范 | 第47-48页 |
4.2.2 组件模型结构 | 第48-49页 |
4.2.3 Agent组件设计规则 | 第49-50页 |
4.2.4 Agent组件模型设计 | 第50-51页 |
4.3 Agent设计实例 | 第51-52页 |
4.3.1 调度Agent | 第51页 |
4.3.2 数据本业务Agent | 第51-52页 |
4.4 Agent组件模型交互机制 | 第52-54页 |
4.4.1 基于JSON的数据交换机制 | 第52-53页 |
4.4.2 JSON数据格式 | 第53-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三次采油动态集成平台实现与原型系统应用 | 第55-71页 |
5.1 平台功能实现方法研究 | 第55-56页 |
5.1.1 调度Agent用户交互设计 | 第55-56页 |
5.1.2 Agent自主更新机制设计 | 第56页 |
5.2 Agent处理能力测试与对比实验 | 第56-60页 |
5.2.1 Agent并发数量测试 | 第56-58页 |
5.2.2 Agent数据处理能力分析 | 第58-59页 |
5.2.3 测试效果总结 | 第59-60页 |
5.3 基于平台结构的三次采油开发管理系统实现 | 第60-70页 |
5.3.1 开发平台及运行环境 | 第60页 |
5.3.2 集成数据库设计 | 第60-64页 |
5.3.3 三次采油数据预处理系统 | 第64页 |
5.3.4 三次采油业务系统 | 第64-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