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坳陷东部构造多样性及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1页 |
|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和地层沉积特征 | 第11-12页 |
| ·构造样式的识别 | 第12页 |
| ·构造样式对探区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 | 第12-13页 |
| ·主要工作量 | 第13-15页 |
| 第2章 构造层特征与构造样式 | 第15-36页 |
| ·构造层钻探情况与地层划分 | 第15-19页 |
| ·基底构造层 | 第15页 |
| ·古生界构造层 | 第15-17页 |
| ·中生界构造层 | 第17-18页 |
| ·新生界构造层 | 第18-19页 |
| ·构造特征与构造格局 | 第19-24页 |
| ·断层构造特征 | 第19-22页 |
| ·断层的平面展布 | 第22-24页 |
| ·构造演化史 | 第24-30页 |
| ·演化相对平和的前中生界 | 第24-26页 |
| ·区域转型的中生界 | 第26-29页 |
| ·断陷盆地发育的新生代 | 第29-30页 |
| ·构造样式与构造单元 | 第30-36页 |
| ·伸展断裂构造 | 第31-32页 |
| ·变换构造 | 第32-33页 |
| ·推覆构造 | 第33-34页 |
| ·构造单元划分 | 第34-36页 |
| 第3章 煤成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及有利勘探方向 | 第36-49页 |
| ·烃源岩 | 第36页 |
| ·储盖组合 | 第36-40页 |
| ·断层封堵与疏导探讨 | 第40-42页 |
| ·断层活动持续性 | 第41页 |
| ·断层两侧岩性对接关系 | 第41-42页 |
| ·断层在三维空间的封堵和疏导 | 第42页 |
| ·实例分析 | 第42-45页 |
| ·有利勘探方向 | 第45-49页 |
| 第4章 非烃气成藏条件分析及有利勘探方向 | 第49-58页 |
| ·气源条件 | 第49-51页 |
| ·实例分析 | 第51-54页 |
| ·梁村潜山 | 第51-53页 |
| ·高唐-堂邑潜山带 | 第53-54页 |
| ·有利勘探方向 | 第54-58页 |
| ·浅层“亮点” | 第54-56页 |
| ·古生界潜山 | 第56-58页 |
| 第5章 低熟油成藏条件分析及有利勘探方向 | 第58-64页 |
| ·构造反转对古近系生烃的控制 | 第58-59页 |
| ·莘县凹陷 | 第59-60页 |
| ·有利勘探方向 | 第60-64页 |
| ·禹城地区 | 第60-63页 |
| ·德南洼陷 | 第63-64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个人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