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复康颗粒对HpVG(湿热证)患者血清CagA及胃黏膜p38MAPK蛋白的影响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2-25页 |
| 1 现代医学对VG的认识 | 第12-17页 |
| 1.1 VG概述 | 第12-13页 |
| 1.2 VG的病因 | 第13页 |
| 1.3 VG的发病机制 | 第13-14页 |
| 1.4 现代医学对VG的治疗 | 第14-17页 |
| 2 祖国医学对VG的认识 | 第17-21页 |
| 2.1 中医对VG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7-18页 |
| 2.2 VG的中医辨证分型 | 第18-19页 |
| 2.3 中医治疗VG的现状 | 第19-21页 |
| 3 幽门螺杆菌及其毒力因子CagA的概述 | 第21-23页 |
| 3.1 幽门螺杆菌与VG的关系 | 第22-23页 |
| 4 p38MAPK | 第23-25页 |
| 4.1 p38MAPK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 第23-24页 |
| 4.2 p38MAPK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 | 第24-25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5-36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25页 |
| 2 研究目标 | 第25页 |
| 3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 4 研究对象 | 第25-27页 |
| 4.1 临床资料 | 第25-26页 |
| 4.2 诊断标准 | 第26页 |
| 4.3 纳入标准 | 第26页 |
| 4.4 排除标准 | 第26-27页 |
| 5 治疗及观察方法 | 第27-32页 |
| 5.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 5.2 治疗方法 | 第28-29页 |
| 5.3 观察方法 | 第29-32页 |
| 6 疗效判定标准 | 第32页 |
| 7 统计方法 | 第32页 |
| 8 结果 | 第32-36页 |
| 8.1 三组临床有效率比较 | 第32-33页 |
| 8.2 三组患者血清Cag A抗体治疗前后变化 | 第33-34页 |
| 8.3 三组治疗前后p38MAPK蛋白表达变化 | 第34-36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6-43页 |
| 1 VG发病与中医脏腑的关系 | 第36页 |
| 2 胃复康颗粒的组成及方药分析 | 第36-39页 |
| 2.1 胃复康颗粒及其加减的临床 | 第38-39页 |
| 3 中医对CagA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的研究 | 第39页 |
| 4 中医辩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疣状胃炎 | 第39-40页 |
| 5 中医对p38MAPK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 | 第40-41页 |
| 6 问题及展望 | 第41-43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55页 |
| 附录 | 第55-56页 |
| 缩略词表 | 第56-57页 |
| 综述 中医治疗Hp相关性胃炎湿热证的研究进展 | 第57-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