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氢能 | 第12页 |
1.2 储氢技术 | 第12-14页 |
1.3 配位氢化物 | 第14-18页 |
1.3.1 铝基配位氢化物 | 第14-15页 |
1.3.2 氨基配位氢化物 | 第15页 |
1.3.3 硼基配位氢化物 | 第15-18页 |
第二章 LiBH_4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2.1 LiBH_4的物理性质和晶体结构 | 第18-19页 |
2.2 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2.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3.1 样品制备 | 第23页 |
3.2 样品的测试方法 | 第23-26页 |
3.2.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3页 |
3.2.2 样品吸放氢性能测试 | 第23-24页 |
3.2.3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 | 第24页 |
3.2.4 质谱测试(MS) | 第24-25页 |
3.2.5 FT-IR测试 | 第25-26页 |
第四章 LiBH_4-MgH_2复合体系的原位合成和吸放氢性能 | 第26-37页 |
4.1 样品制备 | 第26-27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27-36页 |
4.2.1 原位球磨合成与非原位混合球磨样品 | 第27-29页 |
4.2.2 样品第一次脱氢及再氢化性能测试 | 第29-33页 |
4.2.3 样品的循环性能测试 | 第33-3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TiB_2、TiF_3催化剂对复合体系脱氢动力学的影响 | 第37-49页 |
5.1 样品制备 | 第37-38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7页 |
5.2.1 无催化剂、添加TiB_2、添加TiF_3样品的吸放氢性能测试 | 第38-43页 |
5.2.2 无催化剂、添加TiB_2、添加TiF_3样品的脱氢激活能计算 | 第43-4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六章 不同背景氢压下LiBH4-MgH2复合体系的脱氢路径 | 第49-68页 |
6.1 恒压脱氢装置设计 | 第50-51页 |
6.2 样品制备 | 第51-52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52-66页 |
6.3.1 无催化剂情况的恒压TPD情况 | 第52-55页 |
6.3.2 无催化剂情况恒压TPD产物的分析 | 第55-58页 |
6.3.3 有TiF_3催化剂情况的恒压TPD实验 | 第58-61页 |
6.3.4 有TiF_3催化剂情况恒压TPD产物的分析 | 第61-65页 |
6.3.5 TPD后再氢化情况 | 第65-6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1页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8-69页 |
7.1.1 LiBH_4-MgH_2复合体系的原位合成和吸放氢性能 | 第68-69页 |
7.1.2 考察催化剂TiB_2、TiF_3对复合体系脱氢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9页 |
7.1.3 背景氢压对吸放氢的影响及有/无催化剂情况的差异性 | 第69页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