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南油田南部沙三沙四段沉积储层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0 前言 | 第11-16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14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4-16页 |
1 地质背景 | 第16-23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17页 |
·地层发育特征 | 第17-20页 |
·构造特征 | 第20-23页 |
2 岩石学特征及物源分析 | 第23-38页 |
·沉积岩颜色指数与沉积环境 | 第23-26页 |
·岩石类型及特征 | 第26-27页 |
·碎屑岩成分成熟度 | 第27-29页 |
·碎屑岩的结构成熟度 | 第29-34页 |
·重矿物分布特征 | 第34-38页 |
3 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 第38-76页 |
·辫状河扇 | 第38-41页 |
·沉积环境 | 第38页 |
·岩相特征 | 第38-39页 |
·相类型与相层序 | 第39-41页 |
·水进型扇三角洲 | 第41-52页 |
·岩相特征 | 第41-44页 |
·相类型与相层序 | 第44-52页 |
·滩坝 | 第52-59页 |
·岩相特征 | 第52-54页 |
·相类型与相层序 | 第54-59页 |
·湖成生物礁 | 第59-62页 |
·沉积环境 | 第59-60页 |
·岩相特征 | 第60-61页 |
·相类型与相层序 | 第61-62页 |
·重力流水道 | 第62-64页 |
·岩相特征 | 第62-63页 |
·相类型与相层序 | 第63-64页 |
·近岸水下扇 | 第64-70页 |
·岩相特征 | 第65-67页 |
·相类型与相层序 | 第67-70页 |
·水退型扇三角洲 | 第70-76页 |
·岩相特征 | 第70-73页 |
·相类型与相层序 | 第73-76页 |
4 沉积演化及沉积模式 | 第76-100页 |
·沉积演化 | 第76-97页 |
·沙四下红层亚段沉积相分布 | 第76-78页 |
·沙四下蓝灰亚段沉积相分布 | 第78-81页 |
·沙四纯下亚段沉积相分布 | 第81-86页 |
·沙四纯上亚段沉积相分布 | 第86-90页 |
·沙三下亚段沉积相分布 | 第90-92页 |
·沙三中亚段沉积相分布 | 第92页 |
·沙三上亚段沉积相分布 | 第92-97页 |
·沉积模式 | 第97-100页 |
·沙四下红层亚段沉积模式 | 第97页 |
·沙四下蓝灰亚段沉积模式 | 第97-98页 |
·沙四纯下亚段和沙四纯上亚段沉积模式 | 第98页 |
·沙三下亚段沉积模式 | 第98-99页 |
·沙三中亚段和沙三上亚段沉积模式 | 第99-100页 |
5 储层性质及储层评价 | 第100-123页 |
·储层性质 | 第100-104页 |
·沙四下红层亚段 | 第100页 |
·沙四下蓝灰亚段 | 第100-101页 |
·沙四纯下亚段 | 第101页 |
·沙四纯上亚段 | 第101-102页 |
·沙三下亚段 | 第102页 |
·沙三中亚段 | 第102-103页 |
·沙三上亚段 | 第103-104页 |
·储层物性分布 | 第104-111页 |
·孔隙度与渗透率分布特征 | 第104-106页 |
·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性 | 第106-107页 |
·储层物性平面分布特征 | 第107-111页 |
·储层非均质评价 | 第111-115页 |
·层内非均质性 | 第111-112页 |
·层间非均质性 | 第112-115页 |
·平面非均质性 | 第115页 |
·储层非均质性与含油性关系 | 第115页 |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 第115-117页 |
·埋藏深度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砂岩结构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沉积构造和砂体分布的影响 | 第117页 |
·储层综合评价 | 第117-123页 |
·评价标准 | 第117-118页 |
·单井评价 | 第118-123页 |
6 结论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