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保密与通信安全论文--密码的加密与解密论文

动态非对称群组密钥协商协议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第9-14页
        1.2.1 基于环形结构的密钥协商协议第9-10页
        1.2.2 基于树形结构的密钥协商协议第10-11页
        1.2.3 基于分簇结构的密钥协商协议第11-12页
        1.2.4 基于广播结构的密钥协商协议第12-14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4-16页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6-17页
2 预备知识第17-24页
    2.1 双线性映射第17页
    2.2 CDH和双线性对难解问题第17-18页
    2.3 可证明安全理论基础第18-20页
        2.3.1 随机预言机模型第18-19页
        2.3.2 安全性归约和可忽略函数第19页
        2.3.3 攻击目标第19-20页
        2.3.4 攻击模型第20页
    2.4 群组密钥协商协议的安全性第20-21页
        2.4.1 敌手类型第20-21页
        2.4.2 安全性质第21页
    2.5 原始AGKA协议第21-23页
    2.6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基于身份认证的动态非对称群组密钥协商协议第24-50页
    3.1 非对称群组密钥协商协议分析第24-28页
        3.1.2 IB-AAGKA协议分析第24-26页
        3.1.3 DASGKA协议分析第26-28页
    3.2 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聚合签名方案第28-33页
        3.2.1 形式化定义第29页
        3.2.2 安全模型第29-30页
        3.2.3 详细构造第30-31页
        3.2.4 安全证明第31-33页
    3.3 AD-ASGKA协议的形式化定义第33-38页
        3.3.1 私钥生成阶段的算法定义第34-35页
        3.3.2 会话建立阶段的算法定义第35页
        3.3.3 群组成员变化阶段的算法定义第35-38页
    3.4 AD-ASGKA协议的构造与实现第38-49页
        3.4.1 私钥生成阶段的算法实现第38页
        3.4.2 会话建立阶段的算法实现第38-42页
        3.4.3 群组成员变化阶段的算法实现第42-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4 协议分析第50-58页
    4.1 安全性分析第50-54页
        4.1.1 已知密钥安全第50页
        4.1.2 未知密钥共享安全第50页
        4.1.3 密钥泄露模仿安全第50-51页
        4.1.4 完美前向安全第51页
        4.1.5 密钥控制安全性第51-53页
        4.1.6 后向安全第53页
        4.1.7 重放攻击安全第53-54页
    4.2 效率分析第54-57页
    4.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虚拟仪器结构的会议音频检测系统设计
下一篇:基于双麦克风阵列的节点定位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