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前言 | 第14-19页 |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1.2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6-17页 |
| 1.2.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1.2.2 本文框架 | 第16-17页 |
|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 1.3.1 本文的创新 | 第17-18页 |
| 1.3.2 本文的不足 | 第18-19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9-30页 |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9-25页 |
| 2.1.1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 2.1.2 行为金融学视角的抑价理论 | 第21-23页 |
| 2.1.3 基于资本市场制度的研究综述 | 第23-24页 |
| 2.1.4 其他的抑价理论 | 第24-25页 |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5-28页 |
| 2.2.1 IPO制度层面的研究 | 第25-26页 |
| 2.2.2 IPO实证层面的研究 | 第26-28页 |
| 2.3 对国内外文献的评析 | 第28-30页 |
| 3. 我国中小板抑价程度的统计分析 | 第30-36页 |
| 3.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0页 |
| 3.2 IPO抑价的衡量 | 第30页 |
| 3.3 中小板与主板、创业板的IPO抑价率比较分析 | 第30-36页 |
| 3.3.1 整体IPO抑价程度对比分析 | 第30-31页 |
| 3.3.2 不同程度IPO抑价水平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 3.3.3 不同行业IPO抑价程度对比分析 | 第32-34页 |
| 3.3.4 不同年度的IPO抑价率变化趋势对比分析 | 第34-36页 |
| 4. 中小板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36-55页 |
| 4.1 研究假设 | 第36-39页 |
| 4.1.1 投资者行为 | 第36-37页 |
| 4.1.2 市场热度 | 第37页 |
| 4.1.3 信息不对称 | 第37-39页 |
| 4.1.4 公司成长性 | 第39页 |
| 4.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9页 |
| 4.3 实证部分 | 第39-53页 |
| 4.3.1 模型及变量定义 | 第39-40页 |
| 4.3.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0-42页 |
| 4.3.3 相关性分析 | 第42-44页 |
| 4.3.4 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 第44-46页 |
| 4.3.5 异方差性检验 | 第46-49页 |
| 4.3.6 异方差处理 | 第49-53页 |
| 4.4 实证结果对比分析 | 第53-55页 |
| 5. 结论及其政策建议 | 第55-59页 |
| 5.1 结论 | 第55-57页 |
| 5.2 政策建议 | 第57-59页 |
| 5.2.1 加强对个人投资者的理性投资的教育 | 第57页 |
| 5.2.2 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控制牛市中对新股的过度炒作 | 第57-58页 |
| 5.2.3 完善我国中小板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录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