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爪哇伊斯兰教化的历史背景 | 第11-15页 |
第一节 爪哇岛概况 | 第11页 |
第二节 伊斯兰教在印尼群岛的传播 | 第11-12页 |
第三节 前伊斯兰教时期的爪哇社会 | 第12-15页 |
一、信奉万物有灵论的爪哇社会 | 第12页 |
二、受印度教影响的爪哇社会 | 第12-13页 |
三、受佛教影响的爪哇社会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伊斯兰教在爪哇的传播 | 第15-21页 |
第一节 伊斯兰教在爪哇上层社会的传播 | 第15页 |
第二节 伊斯兰教在爪哇社会的广泛传播 | 第15-18页 |
一、13世纪—15世纪伊斯兰教在爪哇岛过渡时期 | 第15-16页 |
二、第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王国——淡目王朝的兴起 | 第16-17页 |
三、传入爪哇岛的伊斯兰教派别 | 第17-18页 |
第三节 伊斯兰教与爪哇宗教的融合 | 第18-21页 |
第三章 伊斯兰教传播路径及来源 | 第21-26页 |
第一节 伊斯兰教在爪哇岛的传播方式 | 第21-22页 |
一、贸易 | 第21页 |
二、文化 | 第21页 |
三、教育 | 第21-22页 |
四、政治 | 第22页 |
第二节 关于爪哇伊斯兰教来源的四种说法 | 第22-24页 |
一、古吉拉特理论 | 第22-23页 |
二、麦加理论 | 第23页 |
三、波斯理论 | 第23页 |
四、中国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推动伊斯兰教传播和本土化的爪哇诸王国 | 第24-26页 |
一、淡目王朝(淡目苏丹国) | 第24-25页 |
二、巴章王朝 | 第25页 |
三、(后)马打蓝王朝 | 第25-26页 |
第四章“九大圣贤”在伊斯兰教爪哇化的重要作用 | 第26-36页 |
第一节 在爪哇岛传播伊斯兰教的“九大圣贤” | 第26-27页 |
第二节“九大圣贤”在伊斯兰教爪哇本土化的贡献 | 第27-35页 |
一、苏南·格斯(Sunan Gresik) | 第27-28页 |
二、苏南·安佩尔(Sunan Ampel) | 第28-29页 |
三、苏南·波囊(Sunan Bonang) | 第29-30页 |
四、苏南·达查(Sunan Dariat) | 第30-31页 |
五、苏南·卡里查加(Sunan Kalijaga) | 第31-32页 |
六、苏南·古突士(Sunan Kudus) | 第32页 |
七、苏南·吉里(Sunan Giri) | 第32-33页 |
八、苏南·穆里亚(Sunan Muria) | 第33-34页 |
九、苏南·古努加帝(Sunan Gunung Jati)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华人在伊斯兰教爪哇化的作用 | 第35-36页 |
第五章 伊斯兰教爪哇本土化的表现形式 | 第36-44页 |
第一节 伊斯兰教影响下的爪哇建筑艺术 | 第36-40页 |
一、伊斯兰教建筑史 | 第36-37页 |
二、清真寺 | 第37-40页 |
三、坟墓 | 第40页 |
四、伊斯兰教爪哇化建筑的布局 | 第40页 |
第二节 伊斯兰教影响下的爪哇文学艺术 | 第40-44页 |
一、爪哇文学发展进程 | 第40-41页 |
二、爪哇民间文学 | 第41-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