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1 烟草黑胫病 | 第10-12页 |
1.1.1 烟草黑胫病症状 | 第10-11页 |
1.1.2 烟草黑胫病病原菌 | 第11页 |
1.1.3 烟草黑胫病生理小种 | 第11页 |
1.1.4 烟草黑胫病主要抗源品种 | 第11-12页 |
1.2 烟草赤星病 | 第12-14页 |
1.2.1 烟草赤星病的症状 | 第12-13页 |
1.2.2 烟草赤星病的病原 | 第13页 |
1.2.3 赤星病主要抗源及其抗性遗传分析 | 第13-14页 |
1.3 赤星病和黑胫病相关抗性位点QTL定位研究进展与展望 | 第14-16页 |
1.3.1 QTL定位 | 第14页 |
1.3.2 烟草黑胫病抗病位点QTL定位进展与展望 | 第14-15页 |
1.3.3 烟草赤星病抗病位点QTL定位研究进展与展望 | 第15-16页 |
第二章 Beinhart 1000-1 黑胫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 | 第16-29页 |
2.1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1.1 目的意义 | 第16页 |
2.1.2 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2.1.3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17-20页 |
2.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0-2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6页 |
2.3.1 引物多态性筛选 | 第21-22页 |
2.3.2 BC_2F_1抗性单株筛选 | 第22页 |
2.3.3 BC_2F_2,BC_2F_3群体病级鉴定 | 第22-23页 |
2.3.4 DNA提取与检测 | 第23-24页 |
2.3.5 BC_2F_2基因型鉴定 | 第24-25页 |
2.3.6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与黑胫病抗性相关基因的QTL定位 | 第25-26页 |
2.4 讨论 | 第26-29页 |
2.4.1 黑胫病抗源和病菌生理小种应用选择 | 第26-27页 |
2.4.2 BC_2F_1抗性单株的选择 | 第27页 |
2.4.3 BC_2F_2,BC_2F_3群体表型分析 | 第27页 |
2.4.4 QTL定位结果比较分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烟草赤星病抗性主效QTL人工选择响应研究 | 第29-37页 |
3.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9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3.2.1 试验材料及田间 | 第29-30页 |
3.2.2 赤星病人工接种鉴定 | 第30页 |
3.2.3 基因型鉴定 | 第30-32页 |
3.2.4 人工选择 | 第32页 |
3.2.5 数据分析 | 第3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3.3.1 不同选择强度下F_2极端选择群体的表型变异 | 第32-33页 |
3.3.2 双向极端选择群体中与赤星病主效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等位基因频率分析 | 第33-34页 |
3.3.3 标记J9在不同选择世代中的等位基因频率检测 | 第34页 |
3.3.4 标记J9位点在自然群体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 第34-35页 |
3.4 讨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