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剂型论文

苍艾油包合物—原位凝胶的制备及其鼻腔吸收药动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第11-12页
前言第12-15页
第一章 苍艾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表征第15-21页
    1.材料第15页
        1.1 试药第15页
        1.2 仪器第15页
    2.方法与结果第15-20页
        2.1 挥发油的提取第15页
        2.2 饱和水溶液磁力搅拌法制备包合物第15-16页
        2.3 包合工艺因素水平的确定第16页
        2.4 正交试验安排及结果第16-18页
        2.5 包合物最佳工艺的验证第18页
        2.6 包合物的表征第18-20页
    3.讨论第20-21页
第二章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苍艾油包合物-鼻用温敏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第21-29页
    1.材料第21页
        1.1 试药第21页
        1.2 仪器第21页
    2.方法与结果第21-28页
        2.1 温敏型空白原位凝胶的制备第21-22页
        2.2 苍艾油包合物-温敏原位凝胶的制备第22页
        2.3 搅拌子法测定胶凝温度第22页
        2.4 星点实验设计第22页
        2.5 处方优化与评价第22页
        2.6 结果第22-25页
        2.7 苍艾油包合物-鼻用温敏原位凝胶的制剂学评价第25-28页
    3.讨论第28-29页
第三章 苍艾油及其包合物-温敏原位凝胶经家兔鼻腔吸收的药动学研究第29-35页
    1.材料第29页
        1.1 药品与试剂第29页
        1.2 实验动物第29页
        1.3 仪器第29页
    2.方法与结果第29-34页
    3.讨论第34-35页
第四章 苍艾油鼻腔给药的大鼠组织分布研究第35-42页
    1.材料第35页
        1.1 药品与试剂第35页
        1.2 实验动物第35页
        1.3 仪器第35页
    2.方法与结果第35-40页
        2.1 色谱条件第35页
        2.2 对照品及内标液的制备第35页
        2.3 样品的处理与测定第35-36页
        2.4 组织分布试验方法学考察第36-39页
        2.5 大鼠经鼻给予苍艾挥发油的组织分布试验研究第39-40页
    3.讨论第40-42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42-44页
    1. 总结第42-43页
    2. 论文创新点第43页
    3. 展望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文献综述第47-72页
    综述一 7种中药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第47-59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综述二 原位凝胶及鼻腔给药动力学研究进展第59-72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走向世界的边城--金介甫对《边城》的叙事建构及其启示
下一篇:多类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识别及其在BCI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