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井支护与设备论文--巷道支护论文

富水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其支护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7-23页
    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7-18页
    1.2 国内外软岩巷道的支护理论及支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第18-20页
        1.2.1 支护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第18-19页
        1.2.2 支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第19-20页
    1.3 富水软岩巷道围岩岩性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第20-21页
    1.4 论文拟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1-23页
        1.4.1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21-22页
        1.4.2 技术路线第22-23页
2 袁庄煤矿地质概况和巷道围岩特性分析第23-34页
    2.1 袁庄煤矿矿井工程地质概况第23-26页
        2.1.1 区域地层第23页
        2.1.2 矿井地层第23-24页
        2.1.3 矿井构造第24-25页
        2.1.4 矿井的涌水量记录第25页
        2.1.5 地温第25-26页
    2.2 Ⅳ1泵房工程地质情况第26-27页
    2.3 围岩强度测试第27-30页
        2.3.1 试块采集与加工第27页
        2.3.2 试件数量第27-28页
        2.3.3 测试系统及部分测试件展示第28-29页
        2.3.4 测试结果汇总第29-30页
    2.4 Ⅳ1泵房围岩化学组分及遇水软化特征分析第30-32页
        2.4.1 岩石矿物成分化学分析第31页
        2.4.2 围岩浸水试第31-32页
    2.5 Ⅳ1泵房底板松动圈测试的方法第32页
    2.6 小结第32-34页
3 Ⅳ1泵房富水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分析第34-43页
    3.1 Ⅳ1泵房巷道围岩特性分析第34-35页
    3.2 水—岩相互作用对富水巷道稳定性的削弱作用第35-37页
        3.2.1 富水巷道底板围岩的浸水软化第35-37页
        3.2.2 渗流水对巷道帮顶稳定性的削弱作用第37页
    3.3 Ⅳ1泵房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分析第37-42页
        3.3.1 地应力作用下开挖巷道围岩破坏规律第37-38页
        3.3.2 围压状态与岩石(体)变形破坏第38-39页
        3.3.3 围岩的流变特征第39-40页
        3.3.4 岩石的遇水软化第40-41页
        3.3.5 应力集中(含相邻巷道集中应力之间的相互叠加效应)第41-42页
    3.4 小结第42-43页
4 Ⅳ1富水软岩巷道支护原理及支护方案研究第43-54页
    4.1 富水软化巷道变形控制原则第43-44页
    4.2 遇水围岩软化巷道支护机理分析第44-46页
        4.2.1 帮部锚网喷强壳支护作用分析第44-45页
        4.2.2 顶底锚索作用下的承载拱削弱效应第45-46页
        4.2.3 松动圈注浆加固作用机理分析第46页
    4.3 富水Ⅳ1泵房巷道支护方案研究第46-48页
        4.3.1 Ⅳ1泵房巷道现状调查第46-47页
        4.3.2 Ⅳ1泵房巷道解决对策第47-48页
    4.4 富水Ⅳ1泵房巷道永久支护形式、参数、施工方法第48页
        4.4.1 Ⅳ1泵房巷道支护形式第48页
        4.4.2 Ⅳ1泵房巷道支护支护参数第48页
    4.5 富水Ⅳ1泵房巷道施工工艺第48-53页
        4.5.1 双层钢筋网喷层施工工艺第48-50页
        4.5.2 帮顶注浆技术第50页
        4.5.3 底板注浆技术第50-51页
        4.5.4 锚索成孔、锚索与注浆管连接、绑扎技术第51-53页
    4.6 小结第53-54页
5 Ⅳ1泵房巷道支护体系数值模拟第54-64页
    5.1 数值模拟方法的概述及ABAQUS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第54-55页
        5.1.1 数值模拟方法概述第54页
        5.1.2 ABAQUS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第54-55页
    5.2 Ⅳ1泵房巷道的力学模型第55-56页
    5.3 Ⅳ1泵房巷道的数值模拟第56-60页
        5.3.1 泵房巷道有限元模拟概况第56-57页
        5.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7-60页
    5.4 Ⅳ1泵房巷道的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60-63页
        5.4.1 模型在不同支护条件下的围岩中Mises应力图第60-62页
        5.4.2 巷道在不同支护条件下的总变形图第62-63页
    5.5 小结第63-64页
6 Ⅳ1泵房巷道支护现场工业性试验第64-77页
    6.1 概述第64-66页
        6.1.1 检测的目的及内容第64-65页
        6.1.2 测点布置第65页
        6.1.3 测量仪器及观测方法第65-66页
    6.2 支护前巷道变形监测第66-70页
        6.2.1 支护前变形监测的初始数据第66-67页
        6.2.2 支护前各测点变形速度及累计变形量第67-70页
    6.3 复合式双层网喷支护后巷道变形检测第70-76页
        6.3.1 复合式支护后巷道变形监测的初始数据第70-73页
        6.3.2 复合式网锚喷支护后各测点变形速度及累计变形量第73-76页
    6.4 小结第76-77页
7 主要结论和展望第77-79页
    7.1 结论第77页
    7.2 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致谢第82-83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静载荷耦合作用下的巷道围岩损伤特征研究
下一篇:茶叶精油保真提取及固香缓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