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略语 | 第13-15页 |
1 前言 | 第15-38页 |
1.1 脂肪组织 | 第15-20页 |
1.1.1 脂肪组织的类型和分布 | 第15-17页 |
1.1.2 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 | 第17-20页 |
1.1.3 脂肪细胞因子的旁分泌效应 | 第20页 |
1.2 脂肪细胞分化 | 第20-24页 |
1.2.1 脂肪细胞分化概述 | 第20-21页 |
1.2.2 脂肪细胞分化的两个阶段 | 第21-22页 |
1.2.3 染色质表观遗传的研究 | 第22-23页 |
1.2.4 3T3-L1细胞分化的激素诱导原理 | 第23-24页 |
1.3 脂联素的研究进展 | 第24-38页 |
1.3.1 脂联素的发现 | 第24-25页 |
1.3.2 脂联素启动子的基本结构 | 第25-26页 |
1.3.3 促进脂联素转录的转录因子 | 第26-28页 |
1.3.4 抑制脂联素转录的转录因子 | 第28-29页 |
1.3.5 炎症因子对脂联素转录的调控 | 第29-31页 |
1.3.6 脂联素的多聚化 | 第31页 |
1.3.7 脂联素多聚化过程的必要修饰 | 第31-32页 |
1.3.8 琥珀酸酯化修饰—抑制多聚化和分泌 | 第32-33页 |
1.3.9 唾液酸化修饰—减少脂联素清除 | 第33页 |
1.3.10 脂联素的功能 | 第33-35页 |
1.3.11 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 | 第35-36页 |
1.3.12 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 | 第36-3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8-5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38页 |
2.1.2 实验细胞 | 第38页 |
2.1.3 载体及菌株 | 第38页 |
2.1.4 实验试剂 | 第38-39页 |
2.2 主要溶液配制 | 第39-42页 |
2.2.1 培养基及溶液配制 | 第39-40页 |
2.2.2 核酸电泳缓冲液配制 | 第40页 |
2.2.3 3T3-L1分化相关培养液配制 | 第40-41页 |
2.2.4 Western blot所需试剂 | 第41-42页 |
2.2.5 质粒抽提相关溶液配制 | 第42页 |
2.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2-43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43-56页 |
2.4.1 小鼠生理指标测定 | 第43页 |
2.4.2 体外培养细胞 | 第43页 |
2.4.3 3T3-L1细胞培养及诱导成脂分化 | 第43-44页 |
2.4.4 体外培养细胞的转染 | 第44-45页 |
2.4.5 组织DNA的提取 | 第45页 |
2.4.6 ERO1-Lα和Dsb A-L基因启动子片段的扩增 | 第45-46页 |
2.4.7 PCR扩增产物的纯化 | 第46页 |
2.4.8 连接反应的建立 | 第46页 |
2.4.9 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 | 第46-48页 |
2.4.10 碱裂解法小量抽提质粒 | 第48-49页 |
2.4.11 质粒DNA的大量提取 | 第49页 |
2.4.12 总RNA的提取 | 第49-50页 |
2.4.13 总RNA的纯化处理 | 第50-51页 |
2.4.14 总RNA纯度鉴定及含量测定 | 第51页 |
2.4.15 cDNA的合成 | 第51页 |
2.4.16 定量PCR | 第51-52页 |
2.4.17 Western blot | 第52-53页 |
2.4.18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启动子活性 | 第53-54页 |
2.4.19 ChIP分析转录因子对启动子的结合 | 第54-55页 |
2.4.20 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 | 第55-56页 |
2.5 相关生物学软件和统计方法 | 第56-5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7-74页 |
3.1 肥胖小鼠脂联素的多聚化与分泌 | 第57-59页 |
3.2 TNF-α注射小鼠脂联素的多聚化和分泌 | 第59-63页 |
3.3 TNF-α对 3T3-L1细胞脂联素多聚化和分泌的影响 | 第63-66页 |
3.3.1 3T3-L1前体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 | 第63-65页 |
3.3.2 TNF-α对内质网分子伴侣的表达调控 | 第65-66页 |
3.4 PPARγ对内质网分子伴侣的转录调控 | 第66-72页 |
3.4.1 干扰PPARγ活性对ERO1-Lα和Dsb A-L的m RNA水平的影响 | 第66-68页 |
3.4.2 PPARγ介导TNF-α对内质网分子伴侣的表达调控 | 第68-70页 |
3.4.3 PPARγ与内质网分子伴侣启动子的结合 | 第70-71页 |
3.4.4 PPARγ对ERO1-Lα和Dsb A-L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第71-72页 |
3.5 TNF-α对ERp44和脂联素蛋白互作的影响 | 第72-74页 |
4 讨论 | 第74-77页 |
5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77-78页 |
5.1 创新点 | 第77页 |
5.2 不足之处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102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