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s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高羊茅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及育种概况 | 第13-15页 |
1.1.1 高羊茅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性 | 第13-14页 |
1.1.2 高羊茅的应用 | 第14页 |
1.1.3 国外高羊茅育种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1.4 国内高羊茅育种现状 | 第14-15页 |
1.2 高羊茅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1 高羊茅农艺性状的自然变异 | 第15-16页 |
1.2.2 高羊茅品质性状的自然变异 | 第16页 |
1.3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植物群体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20页 |
1.3.1 分子标记的原理及特点 | 第17-19页 |
1.3.2 SSR分子标记在遗传多样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4 基于关联分析发掘连锁基因位点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 第20-24页 |
1.4.1 植物基因组中的连锁不平衡 | 第21页 |
1.4.2 连锁不平衡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4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2章 高羊茅种质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7-5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3页 |
2.1.1 试验地概况 | 第28-29页 |
2.1.2 供试材料 | 第29-31页 |
2.1.3 盆栽与田间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2.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2页 |
2.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2-33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3-52页 |
2.2.1 各高羊茅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差异 | 第33-41页 |
2.2.2 各高羊茅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第41-42页 |
2.2.3 各高羊茅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第42-43页 |
2.2.4 各高羊茅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43-45页 |
2.2.5 不同地理来源的高羊茅种质资源间的农艺性状差异 | 第45-50页 |
2.2.6 高羊茅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 第50-52页 |
2.3 讨论 | 第52-56页 |
第3章 高羊茅种质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6-6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7-58页 |
3.1.1 试验地概况 | 第57页 |
3.1.2 供试材料 | 第57-58页 |
3.1.3 间试验方法 | 第58页 |
3.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58页 |
3.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3页 |
3.2.1 高羊茅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差异 | 第58-61页 |
3.2.2 高羊茅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第61页 |
3.2.3 不同生态区域高羊茅种质资源品质性状差异 | 第61-63页 |
3.2.4 高羊茅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第63页 |
3.3 讨论 | 第63-65页 |
第4章 高羊茅重要农艺及品质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 第65-7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6-69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66页 |
4.1.2 材料培养 | 第66页 |
4.1.3 DNA提取与检测 | 第66-67页 |
4.1.4 SSR引物筛选 | 第67页 |
4.1.5 SSR引物扩增 | 第67页 |
4.1.6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67-68页 |
4.1.7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8-69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69-76页 |
4.2.1 高羊茅种质SSR标记的多态性分析 | 第69-70页 |
4.2.3 高羊茅种质的群体结构分析 | 第70-71页 |
4.2.4 高羊茅农艺性状与SSR等位基因位点的关联分析 | 第71-73页 |
4.2.5 高羊茅品质性状与SSR等位基因位点的关联分析 | 第73-76页 |
4.3 讨论 | 第76-79页 |
第5章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 第79-83页 |
5.1 全文结论 | 第79-82页 |
5.2 创新点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7页 |
缩略词表 | 第97-98页 |
附表A | 第98-100页 |
附表B | 第100-101页 |
附表C | 第101-106页 |
附表D | 第106-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作者简介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