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驾驶室及车身论文--驾驶室和车身的部件与构件论文

微型车车门内饰板卡扣连接结构与布置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汽车内外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2 连接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2.3 二次开发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页
        1.3.1 课题的来源第15页
        1.3.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5页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车门内饰板卡扣连接结构及参数化建模第17-26页
    2.1 车门内饰板上常用的连接结构第17-20页
    2.2 卡扣连接结构的参数化建模第20-25页
        2.2.1 UG软件介绍第20-21页
        2.2.2 卡扣连接结构的参数化建模第21-25页
    2.3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车门内饰板卡扣连接结构的参数设计规范第26-39页
    3.1 卡扣座结构分析第27-29页
        3.1.1 卡扣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7页
        3.1.2 结果分析第27-29页
    3.2 卡扣结构的插拔力分析第29-34页
        3.2.1 卡扣与钣金装配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9-32页
        3.2.2 结果分析第32-34页
    3.3 卡扣连接接件的参数设计规范第34-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4章 车门内饰板卡扣连接结构的布置设计第39-54页
    4.1 卡扣连接结构的布置要求第39-41页
    4.2 卡扣连接结构的布置设计系统第41-46页
        4.2.1 UG二次开发介绍第41页
        4.2.2 系统菜单的设计第41-42页
        4.2.3 系统交互界面的设计第42-45页
        4.2.4 系统的特征参数关联设计方法第45-46页
    4.3 卡扣座的侧抽芯干涉检测第46-50页
        4.3.1 侧抽芯检测的原理第47-48页
        4.3.2 侧抽芯检测的实现第48-49页
        4.3.3 侧抽芯检测实例第49-50页
    4.4 车门内饰板卡扣连接结构的布置方案第50-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车门内饰板卡扣连接结构布置的力学评价第54-63页
    5.1 结构分析软件的介绍第54页
    5.2 车门内饰板结构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建立第54-59页
        5.2.1 门内饰板的三维模型建立第55页
        5.2.2 门内饰板网格的划分第55-57页
        5.2.3 门内饰板网格的设置第57-58页
        5.2.4 门内饰板模型载荷和边界条件的施加第58-59页
    5.3 卡扣连接结构的布置对门内饰板刚度的影响第59-62页
    5.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6章 车门内饰板卡扣连接结构布置的成型评价第63-73页
    6.1 成型分析软件介绍第63页
    6.2 车门内饰板成型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3-68页
        6.2.1 门内饰板网格的划分与修补第64-66页
        6.2.2 浇注系统的建立第66-67页
        6.2.3 冷却回路的建立第67-68页
    6.3 卡扣连接结构的布置对门内饰板成型性能的影响第68-72页
        6.3.1 充填时间第68-69页
        6.3.2 缩痕指数第69-70页
        6.3.3 熔接痕第70-71页
        6.3.4 翘曲变形第71-72页
    6.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6页
    7.1 结论第73-74页
    7.2 展望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液压盘式制动器钳体性能在线检测设备研究
下一篇:高速电动轮车电池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