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神经技术伦理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新颖神经技术伦理问题及其挑战 | 第9-18页 |
1.1 神经伦理学研究概述 | 第9-12页 |
1.1.1 观察论文数量变化及作者分布 | 第9-10页 |
1.1.2 学术兴趣点 | 第10-12页 |
1.2 新颖神经技术的特点 | 第12-15页 |
1.2.1 选取的新颖神经技术 | 第12-14页 |
1.2.2 新颖神经技术特点 | 第14-15页 |
1.3 新颖神经技术伦理挑战 | 第15-18页 |
1.3.1 国际研究探讨全面 | 第15-16页 |
1.3.2 国内尚未开展系统研究 | 第16-17页 |
1.3.3 选题思路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主要伦理问题分析 | 第18-48页 |
2.1 权衡“风险”与“受益” | 第18-28页 |
2.1.1 风险及其规避 | 第18-22页 |
2.1.2 受益分析 | 第22-25页 |
2.1.3 寻求可接受的“风险—受益”比 | 第25-28页 |
2.2 知情同意问题 | 第28-30页 |
2.2.1 自主性受限的两种可能 | 第28-29页 |
2.2.3 获得有效知情同意的策略 | 第29-30页 |
2.3 意外发现的告知难题 | 第30-34页 |
2.3.1 fMRI技术意外发现的特点和后果 | 第31页 |
2.3.2 意外发现的告知难题 | 第31-33页 |
2.3.3 告知的策略 | 第33-34页 |
2.4 责任认定问题 | 第34-38页 |
2.4.1 责任定义及分类 | 第34-35页 |
2.4.2 反对fMRI技术用于司法实践的理由 | 第35-37页 |
2.4.3 确定BCI使用者责任认定的标准 | 第37-38页 |
2.5 人格同一性问题 | 第38-43页 |
2.5.1 对个体的多重影响 | 第38-40页 |
2.5.2 对“人格同一性”的再认识 | 第40-43页 |
2.6 思想隐私泄露 | 第43-48页 |
2.6.1 思想隐私的定义及特点 | 第43-44页 |
2.6.2 思想隐私的获取途径 | 第44-45页 |
2.6.3 泄露思想隐私的后果 | 第45-46页 |
2.6.4 思想隐私保护的策略 | 第46-48页 |
第三章 评价新颖神经技术之伦理学框架 | 第48-54页 |
3.1 伦理准则 | 第48-51页 |
3.1.1 风险/受益比 | 第48-49页 |
3.1.2 尊重自主性 | 第49页 |
3.1.3 隐私 | 第49-50页 |
3.1.4 公正 | 第50页 |
3.1.5 责任 | 第50-51页 |
3.2 伦理准则之间的关联与冲突 | 第51-53页 |
3.2.1 伦理准则之间内在关联性 | 第51-52页 |
3.2.2 摆脱伦理难题的思路 | 第52-53页 |
3.3 适用范围及局限性 | 第53-54页 |
结束语 | 第54-5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中英文术语对照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